耳穴诊断是通过观察耳朵的颜色、形态、脱屑等变化,结合触诊压痛、电阻变化等,来辅助诊断疾病的一种方法。本手册总结了常见耳部表现及其临床意义。
表现类型 | 临床意义 | 常见疾病 |
---|---|---|
红色 | 热证、急性炎症 | 感冒发热、急性扁桃体炎、急性结膜炎、高血压急性期 |
鲜红色 | 实热证、急性病 | 急性肝炎、肺炎、急性胆囊炎 |
暗红色 | 慢性炎症、血瘀 | 冠心病、慢性胃炎、痛经 |
白色 | 虚证、寒证 | 贫血、低血压、慢性腹泻、阳虚 |
青紫色 | 气滞血瘀、痛证 | 心绞痛、胆结石、痛经、外伤 |
黑色 | 肾虚、重病 | 慢性肾病、严重贫血、恶性肿瘤 |
局部充血 | 对应脏腑有炎症 | 胃炎(胃区)、肝炎(肝区)、肾炎(肾区) |
表现类型 | 临床意义 | 常见疾病 |
---|---|---|
隆起 | 实证、慢性病 | 骨质增生(对应部位)、慢性胆囊炎(胆区) |
结节 | 气滞血瘀、肿瘤 | 乳腺增生(胸区)、子宫肌瘤(内生殖器区) |
凹陷 | 虚证、功能减退 | 胃下垂(胃区)、心肌缺血(心区) |
皱褶 | 血管病变、供血不足 | 冠心病(耳垂斜行皱褶)、脑动脉硬化 |
增厚 | 慢性炎症、增生 | 慢性支气管炎(气管区)、前列腺增生(膀胱区) |
萎缩 | 气血不足、功能衰退 | 神经衰弱(皮质下区)、性功能减退(内生殖器区) |
表现类型 | 临床意义 | 常见疾病 |
---|---|---|
脱屑 | 阴虚、血虚、皮肤病 | 银屑病、脂溢性皮炎、神经性皮炎 |
油脂分泌增多 | 湿热、代谢紊乱 | 高脂血症、内分泌失调 |
血管扩张 | 血热、血瘀 | 高血压、血管性头痛 |
毛细血管网 | 微循环障碍 | 糖尿病、雷诺氏病 |
丘疹 | 热毒、过敏 | 痤疮、过敏性皮炎 |
水疱 | 湿邪、过敏 | 湿疹、带状疱疹早期 |
压痛表现 | 临床意义 | 常见疾病 |
---|---|---|
明显压痛 | 急性炎症、实证 | 急性阑尾炎(阑尾点)、急性胆囊炎(胆区) |
轻度压痛 | 慢性炎症、功能紊乱 | 慢性胃炎(胃区)、月经不调(内生殖器区) |
条索状压痛 | 气滞血瘀、慢性病 | 颈椎病(颈椎区)、腰肌劳损(腰骶椎区) |
凹陷处压痛 | 脏腑虚损 | 肾虚(肾区)、心气虚(心区) |
双手掌心摩擦发热后,先后按摩耳廓腹背两面至全耳发热。每日2-3次,每次5-10分钟。可疏通经络,调和气血,强身健体。
用拇指和食指捏住耳垂,进行揉捏、下拉等手法。每次3-5分钟。可缓解头痛、失眠、眼疲劳等症状。
用拇指和食指沿耳轮上下揉搓,重点按压耳轮结节(耳尖)。可调节神经系统功能,缓解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