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微信扫码登录

查看: 110|回复: 11

附子理中丸

[复制链接]
阅读字号:

0

主题

77

回帖

52

积分

注册会员

积分
52
发表于 6 天前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附子理中丸临床解析

一、方剂溯源与组成  
附子理中丸源于东汉《伤寒论》“理中丸”加附子而成,属温中散寒类经典方剂。其标准处方组成为:附子(制)、干姜、党参、白术(炒)、甘草(炙)(《中国药典》2020年版一部)。方中诸药配伍,共奏温中健脾之效,为脾胃虚寒证的主方。

二、性味归经与功效主治  
1. 性味归经  
- 附子(制):辛、甘,大热;有毒;归心、肾、脾经。  
- 干姜:辛,热;归脾、胃、心、肺经。  
- 党参:甘,平;归脾、肺经。  
- 白术(炒):甘、苦,温;归脾、胃经。  
- 甘草(炙):甘,平;归心、肺、脾、胃经。  

2. 核心功效  
温中健脾。主治中焦虚寒证,症见脘腹冷痛(喜温喜按)、呕吐泄泻(大便稀溏,完谷不化)、手足不温(四肢厥冷)、舌淡苔白、脉沉细或沉迟无力。

三、方解:君臣佐使,标本兼顾  
本方以“温中散寒”为君,“益气健脾”为臣,共奏温补脾胃之效,体现“寒者热之”“虚者补之”的治则。  

- 君药:附子(制)、干姜  
  附子辛热纯阳,走而不守,能温肾暖脾、散寒止痛,为“回阳救逆第一品药”;干姜辛热守中,专温脾胃,助附子增强温中散寒之力。二药相须为用,共驱中焦沉寒痼冷,为方中温阳散寒之核心。  

- 臣药:党参  
  党参甘平益气,健脾补中,助脾胃运化,使气血生化有源。脾胃虚寒多伴气虚,党参补气以助阳,阳气得补则寒邪易散,体现“阳得气助而生化无穷”。  

- 佐药:白术(炒)  
  白术甘苦温燥,既能益气健脾,又能燥湿利水。炒用后健脾燥湿之力更著,助党参增强健脾之功,同时燥化中焦寒湿(脾虚易生湿,湿盛则寒更甚),使脾运得健,湿浊得去。  

- 使药:甘草(炙)  
  炙甘草甘温益气,调和诸药,缓附子、干姜之燥烈,防其伤阴;同时补脾益气,助党参、白术增强健脾之效,为方中“调和诸药而兼补虚”之使。  

配伍特点:温阳与益气同施,散寒与燥湿并举,标本兼顾,使中焦虚寒得散,脾胃阳气得复,运化功能得健。

四、临床应用要点  
1. 辨证要点  
  必须紧扣“脾胃虚寒”病机:  
  - 主症:脘腹冷痛(遇寒加重,得温痛减),呕吐清水或不消化食物,大便稀溏(或完谷不化),手足欠温(甚者四肢厥冷)。  
  - 舌脉:舌淡胖、苔白滑,脉沉细无力或沉迟。  

2. 适用人群  
  - 素体阳虚、脾胃虚弱者(如长期饮食生冷、劳累过度致脾虚寒)。  
  - 西医疾病属脾胃虚寒证者:如慢性胃肠炎(虚寒型)、胃及十二指肠溃疡(虚寒型)、胃下垂、慢性结肠炎、功能性消化不良等,见上述症状者。  

3. 禁忌人群  
  - 阴虚火旺者:症见口干舌燥、舌红少苔、手足心热、大便干结,禁用(附子、干姜温热伤阴,加重阴虚)。  
  - 湿热内盛者:症见脘腹胀满、口苦口黏、大便黏滞不爽、舌苔黄腻,禁用(温药助湿生热,加重湿热)。  
  - 孕妇慎用:附子有小毒,孕妇需在医师指导下使用,避免损伤胎元。

五、用法用量与注意事项  
1. 用法用量  
  剂型多为水蜜丸、大蜜丸或浓缩丸,以《中国药典》标准为例:  
  - 大蜜丸:一次1丸(9g),一日2~3次,温水送服。  
  - 水蜜丸:一次6g,一日2~3次。  
  - 浓缩丸:一次8~12丸,一日3次。  
  儿童用量减半,需根据年龄、体质调整,建议遵医嘱。  

2. 注意事项  
  - 中病即止:附子有毒(虽经炮制减毒),不宜过量或久服(一般连续服用不超过2周),以免蓄积中毒(表现为口舌麻木、头晕、心悸、恶心呕吐等),出现不适立即停药就医。  
  - 饮食禁忌:服药期间忌食生冷(如冰饮、凉菜)、油腻(如肥肉、油炸食品)、辛辣刺激食物,以免损伤脾胃阳气或加重湿滞。  
  - 特殊人群:高血压、心脏病、肝肾功能不全者慎用,需监测血压、肝肾功能;过敏体质者慎用(对附子、党参等过敏者禁用)。

六、现代药理研究  
  现代药理学证实,附子理中丸具有以下作用:  
  - 调节胃肠功能:增强胃肠平滑肌收缩,促进消化液分泌,改善胃肠动力,缓解虚寒性腹泻、腹痛。  
  - 抗溃疡:抑制胃酸分泌,保护胃黏膜,促进溃疡面愈合(适用于虚寒型胃溃疡)。  
  - 抗炎镇痛:抑制炎症因子释放,缓解胃肠黏膜炎症,减轻腹痛症状。  
  - 调节免疫:增强机体免疫力,改善脾虚状态下的免疫功能低下。

七、结语  
  附子理中丸为温中健脾之要药,临床需严格辨证“脾胃虚寒”,把握舌淡苔白、脉沉迟无力等要点,避免阴虚、湿热证误用。用药期间需注意剂量、疗程及饮食调护,确保安全有效。作为经典方剂,其“温补结合、标本兼顾”的配伍思想,至今仍是脾胃虚寒证治疗的核心法则,体现了中医“辨证施治”的精髓。

注:本内容由人工智能字节跳动 - 火山方舟辅助生成,仅供参考

250

主题

1425

回帖

3930

积分

管理员

积分
3930
发表于 6 天前 | 显示全部楼层
附子理中丸为温中健脾之要药,临床需严格辨证“脾胃虚寒”,把握舌淡苔白、脉沉迟无力等要点,避免阴虚、湿热证误用

0

主题

301

回帖

227

积分

中级会员

积分
227
发表于 5 天前 | 显示全部楼层
学习了,谢谢分享。

0

主题

703

回帖

443

积分

中级会员

积分
443
发表于 5 天前 | 显示全部楼层
确有奇效

0

主题

160

回帖

37

积分

新手上路

积分
37
发表于 5 天前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已学习

0

主题

78

回帖

46

积分

新手上路

积分
46
发表于 前天 09:23 | 显示全部楼层
附子理中丸,药方很好,我的症状也挺适合,吃过一盒,没啥效果,是吃得少了吗?给我一些效果,坚定信心啊!

3

主题

222

回帖

82

积分

注册会员

积分
82
发表于 昨天 09:12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药不能乱吃

25

主题

239

回帖

307

积分

中级会员

积分
307
发表于 昨天 09:59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学习

0

主题

117

回帖

64

积分

注册会员

积分
64
发表于 昨天 10:29 | 显示全部楼层

1

主题

244

回帖

309

积分

中级会员

积分
309
发表于 昨天 10:43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感谢分享!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于我们|手机版|版权申明|日志|打卡|AI提问|小黑屋|红枣书友会 ( 粤ICP备16096997号 )

官网:hz.wzy.com.cn,GMT+8, 2025-7-16 22:18

红枣书友会:一个中医爱好者社群,在这里,我们一起学中医,我们倡导家庭中医

我们的理念:每个人,都是自己的中医,都是家人的中医!小病小痛,在家搞定!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