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微信扫码登录

×

00:00:00

您有一张0.1元限时体验卡,马上领取获得VIP尊享特权。

AI智能提问

  • 共享声明: 提交问题生成答案后将共享到平台,其他用户可看到您的提问,开通VIP会员可关闭共享;
  • 免责声明: 本平台旨在开源共享精神,请勿发布敏感信息,任何违法信息我们将移交公安机关;

艾灸

19 分钟前 来自 可以清心也 发布@ 书友杂谈

灸对 1 个穴,初伏少生病!
初伏艾灸别贪多
先盯准 “大椎穴”(低头后颈最凸的骨头)
🔥 为啥灸它?
大椎是 “阳脉之海”,就像身体的 “暖气总开关”
明火艾灸 灸 10 分钟:
蕲艾自热贴艾灸3小时到4小时
缓解肩颈僵痛,提高免疫力,不容易感冒
帮阳气 “扎根” 到脏腑
📌 小技巧:怕烫就隔层薄毛巾 ,以 “温温的舒服” 为度~

(甘草)小趣事

昨天 21:19 来自 小七 发布@ 书友杂谈

从前,有位草药郎中,他住在一个偏远的山村里。一天,郎中出诊未归,家里又来了很多求医的人。郎中妻子暗自琢磨包点草药把这些求医的人们打发走。她想起灶前烧火用的一大堆草棍子,拿起一根尝了尝,居然还有点甜。于是就把这些小棍子切成小片,用纸包成小包,发给那些看病的人,并谎称这些药是郎中走时留下的,那些人每人拿了一包药告辞致谢而去。

几天后,好多人拎了礼物来答谢草药郎中,说吃了他留下的药,病就好了。郎中听妻子道完事情原委后,问那几个人原来得了什么病,他们回答说,有的脾胃虚弱,有的咳嗽多痰,有的咽喉疼痛,有的中毒肿胀……

从那时起,草药郎中就把“干草”当作中药使用,用以治疗脾胃虚弱,食少,腹痛便溏;生用,治咽喉肿痛,消化性溃疡,痈疽疮疡,解药毒及食物中毒;又以其润肺有咳嗽多痰;不单如此,郎中又用它调和百药,每帖药都加一二钱进去,并正式把“干草”命名为“甘草”。自此,甘草被一直沿用下来。

寒冰之地,不生草木。

昨天 15:47 来自 可以清心也 发布@ 书友杂谈

早衰?显老?可能是太寒了❗
《辨证录》:“夫寒冰之地,不生草木”,人体也是一样,缺少了阳气的温煦和护卫,生命活力就会逐渐衰退🥀🥀
·
❓体寒的表现有哪些❓
🔘外貌上:面色苍白或黯黄/干燥无光/眼睑肿胀/易长黄褐斑/易长痘/小肚子突出
🔘状态上:易疲劳/小腹凉/小腹坠痛/四肢冰凉/腰痛或腰部酸软无力
🔘月经上:带下清稀/月经稀少乱/经血颜色暗淡或有血块/经期腹泻/痛经/周期紊甚至闭经

怎么缓解❓
✅暖灸驱寒:腰腹前有关元穴,后有腰阳关穴,二者均为锁住阳元,护卫肾精之大穴,艾灸可固护「先天之本」肾脏,温阳散寒,培补元气
✅食养驱寒:黄酒饮暖脾胃、微醺解乏,与艾灸贴形成“内养外调”组合,强化三伏养生效果。  

井容俞经合穴歌

昨天 12:19 来自 可以清心也 发布@ 书友杂谈

明·刘纯《医经小学》
少商鱼际与太渊;经渠尺泽肺相连;
商阳二三间合谷,阳溪曲池大肠牵。
厉兑内庭陷谷胃;冲阳解溪三里随;
隐白大都太白脾,商丘阴陵泉要知。
少冲少府属于心;神门灵道少海寻;
少泽前谷后溪腕,阳谷小海小肠经。
至阴通谷束京骨;昆仑委中膀胱知;
涌泉然谷与太溪,复溜阴谷肾所宜。
中冲劳宫心包络;大陵间使传曲泽;
关冲液门中渚焦,阳池支沟天井索。
大敦行间太冲看;中封曲泉属于肝;
窍阴侠溪临泣胆,丘墟阳辅阳陵泉。

湿热在中焦脾胃的表现

昨天 09:14 来自 可以清心也 发布@ 书友杂谈

湿热在中焦脾胃有什么表现👇
大便粘马桶,擦屁股特废纸;
容易腹胀,打嗝;
早上起来嘴巴黏腻
白天喝很多水还是觉得不解渴;
喜欢吃冷的,甜的;
四肢酸胀,有沉重感
⭕艾灸脾胃的穴位:脾俞、胃俞、中脘、足三里

3394

朱雀汤

前天 19:31 来自 可以清心也 发布@ 书友杂谈

朱雀汤:新鲜土鸡蛋,用烧开的纯净水冲开,顺时针搅拌,闷一分钟即可。
适合人群:心虚体质,上热下寒体质
饮用时间:晨起7-9点胃经当令时,适合脾胃虚弱者饮用;阴虚失眠者睡前两小时饮用,安神助眠效果更佳。
养生讲究因人而异,这碗汤也能“七十二变”:
1、脾胃虚寒者,可加入红糖与姜片煮水冲蛋;
2、脾胃运化不足者,用山药或白术煎汁冲泡;
3、气血虚弱者,以当归、黄芪煎汤调制;
4、经期女性可用醪糟、黄酒搭配枸杞冲蛋;
5、下焦亏虚者,用盐水冲调引火归元;
6、若需增强润燥通便效果,可滴入几滴香油;
7、针对儿童或口味敏感者,稍温后加蜂蜜,或用米汤冲调,既能提升口感,又能强化滋养功效。

3390

初伏祛湿

前天 11:36 来自 可以清心也 发布@ 书友杂谈

初伏祛湿黄金期,一碗汤喝出轻盈感
初伏湿热缠身,总觉得身体沉甸甸?
试试 “冬瓜玉米汤”!
🍲 做法:冬瓜带皮切大块 + 玉米段 + 1 片姜,煮 30 分钟,不加盐也清甜
👉 功效:冬瓜利水,玉米健脾,喝 3 天就能感觉肚子不胀了~
🚫 忌:油条、蛋糕等油炸甜腻,会让湿气更重哦!
💬 你有啥祛湿拿手菜?大家分享食谱~

中医四季养生

前天 10:31 来自 兔猢 发布@ 书友杂谈

本帖最后由 兔猢 于 2025-7-23 10:35 编辑

四季养生:春天宜养肝,可以用霸王花,杏仁,银耳煲汤喝,有平肝柔肝之效;
                  夏天宜养心,可以用枸杞子,菊花,金银花煲花茶喝,有滋阴养神之效;
                  秋天宜养肺,可以用赤小豆,茯苓,莲子煲汤喝,有防燥护阴之效;
                   冬天宜养肾,可以用人参,玉竹,枸杞子煲汤喝,有益精血,润肠燥之效。

(人参)小趣事

3 天前 来自 小七 发布@ 书友杂谈

相传明神宗时,皇太后患了眼疾,太医名流医治无效,反而使病情加强,眼看渐渐失明,这使太医们心急如焚,皇上也寝食难安。这时有位大臣听说民间有个叫“彭医妇”的女医生,有“女神医”之誉,尤其擅长治疗眼科疾患。便将此事告诉皇上,皇上闻知便立即召医妇进宫。

彭医妇诊视太后眼病之后,发现前面几位医生治疗时,形成了障翳,使之经久不退,乃致久医不愈。遂用人参补益,又行针灸,不久皇太后目翳全消,痊愈如初。神宗皇帝大喜,当即御赐金匾曰:“女神医”,人参明目的功效也被世人所了解。

三伏调理方案

3 天前 来自 可以清心也 发布@ 书友杂谈

三伏调理方案

1.艾灸:可取神阙、关元、中脘、足三里、三阴交等穴
中脘补中焦阳气;神阙与关元补下焦阳气;
足三里可强壮脾胃,健运中焦;
三阴交能从阴引阳,调理肝脾肾三脏

2.每天温100ml娘酒
它的酒性能游走全身经络:
①入肺经,滋养皮肤,还能散风寒。
②入肝经,补血又活血,可化淤散结,疏通乳腺。
③入肾经,能补肾虚,缓解腰疼

为什么要在三伏天晒背?

3 天前 来自 可以清心也 发布@ 书友杂谈

最近社群里 “三伏天晒背” 讨论火热,满屏的提问与经验分享,让我想起小时候农村老人常念叨 “晒晒背,百病退”。那时不懂其中门道,只当是顺口溜,如今才悟出这朴素话语里藏着天人相应的养生智慧。

今天就顺着这个话题,好好跟大家聊一聊,把晒背的门道和注意事项都说清楚。

为什么要在三伏天晒背?日光一寸挪,背脊一寸暖,背部是“诸阳之会”,全身的阳气都在这里汇聚,三伏天阳气最旺,此时晒背,正是用最天然的方式,为身体打开排寒通道。

不过也不能瞎晒,下面这6个问题,是社群里大家问得最多的,也是晒背的关键,搞懂了才能把太阳的能量用对地方。

1、晒背会不会很热?会不会热,其实得亲身体验才懂。这种“热”是温和的暖,像春日暖阳裹着脊背,而非烈日炙烤的灼痛。等汗慢慢出透,体感反而会逐渐清爽,就像老茶客品茶,初时只觉温热入喉,过后却有回甘漫上来,舒服又通透。

2、晒背出汗后喝什么水?要喝温热的水。寒气重的人,喝杯“姜枣茶”,出汗多的人,“酸梅汤”或“生脉饮”更合适,唯独不能碰冷饮,这一点,一定要记牢。

道理很简单。晒背刚把寒湿一点点赶到体外,一杯冰水下去,就像刚扫干净的院子又落了

入伏的饺子你吃了没

4 天前 来自 可以清心也 发布@ 书友杂谈

头伏饺子二伏面,三伏烙饼摊鸡蛋

3361

3362

3363

补肾阳中药

4 天前 来自 翊5728 发布@ 书友杂谈

补肾阳中药的临床应用与辨析  

肾阳为一身阳气之根本,亦称“命门之火”,具有温煦脏腑、推动气化、固摄精关、温养肢体等作用。肾阳不足,多因先天禀赋薄弱、久病耗伤、房劳过度、年老体衰或过食生冷、误用寒凉药物等致阳气亏耗,临床以畏寒肢冷、腰膝酸软冷痛、生殖功能减退、水液代谢失常为主要表现。补肾阳中药多味辛甘、性温热,主入肾经,能温补命门之火,兼可温煦脾阳、散寒除湿,为治疗肾阳虚证的核心药物。现就其常见药物、配伍规律及临床应用要点辨析如下。  


一、肾阳不足的核心病机与辨证要点  
1. 病机关键:肾阳亏虚,失于温煦,气化无权,火不暖土,封藏失职。  
   - 温煦失职:畏寒肢冷,下肢尤甚,面色㿠白,神疲乏力;  
   - 生殖功能减退:男子阳痿、早泄、精冷,女子宫寒不孕、月经衍期、经少色暗;  
   - 水液代谢失常:小便清长、夜尿增多,或尿少浮肿(腰以下为甚),舌体胖大、边有齿痕;  
   - 筋骨失养:腰膝酸软冷痛,屈伸不利,或久泄不止、完谷不化(火不暖土);  
   - 舌脉特点:舌淡苔白,脉沉迟无力,尺脉尤弱。  

2. 辨证要点:以“寒”“虚”“功能减退”为核

(菊花)小趣事

4 天前 来自 小七 发布@ 书友杂谈

相传从前有个叫阿牛的农民,自幼丧父。母亲靠纺织度日,子幼丧夫,加上生活艰辛,经常哭泣,把眼睛都哭烂了。阿牛一边给财主做工,一边起早摸黑开荒种菜,靠卖菜换些钱给母亲求医买药。一天夜里,阿牛梦见一个美丽的姑娘对他说:“沿运河往西数十里,有个天花荡,荡中有一株白色的菊花,能治眼病。这花要九月初九重阳节才开放,到时候你用这花煎汤给你母亲喝,定能治好她的眼病。”阿牛按照梦里姑娘所说的方法治好了母亲的眼病。

张财主得知此消息想霸占白菊花,于是便派人去抢,双方争夺,结果菊花被折断。阿牛十分伤心,坐在被折断的白菊旁哭泣。夜半时分,他恍惚看到了梦中的那位姑娘。姑娘告诉他自己是天上的菊花仙子,并将种植菊花的秘诀传授给他:“三分四平头,五月水淋头,六月甩料头,七八捂墩头,九月滚绣球。”阿牛根据菊花仙子的指点去做,第二年九月初九重阳节,阿牛的屋前便开出了一朵朵芬芳四溢的白菊花。后来九月初九也被称为菊花节,并形成了赏菊花、喝菊花茶、饮菊花酒等风俗。

耳石症

5 天前 来自 何英君 发布@ 书友杂谈

耳石症(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的中医辨证论治与调护  

耳石症属现代医学病名,以头部迅速运动至某一特定体位时出现短暂阵发性发作的眩晕和眼震为主要表现,归属于中医“眩晕”“头眩”“掉眩”范畴。中医对其认识可追溯至《黄帝内经》,如《素问·至真要大论》提出“诸风掉眩,皆属于肝”,《灵枢·口问》言“上气不足,脑为之不满,耳为之苦鸣,头为之苦倾,目为之眩”,为后世奠定理论基础。临床需结合病因病机、辨证分型,采用中药、针灸、手法等综合干预,同时注重生活调护以预防复发。


一、病因病机:本虚标实,风痰瘀虚为患  
中医认为,耳石症的核心病机为“脑窍失养”与“邪扰清窍”并存,病位在脑,与肝、脾、肾三脏密切相关,病理因素涉及风、痰、瘀、虚。  

1. 肝阳上亢,风阳内动  
肝主疏泄,调畅气机,若情志不遂、恼怒伤肝,或肝肾阴虚、水不涵木,致肝阳上亢,阳亢化风,风阳上扰清窍,发为眩晕。症见眩晕与体位变化相关,伴头胀头痛、面红目赤、烦躁易怒、口苦耳鸣,舌红苔黄,脉弦数。  

2. 痰湿中阻,清阳不升  
脾主运化,若饮食不节、劳倦过度,或素体脾虚,致脾失健运,水湿内停,聚湿生痰,痰湿中阻,清

初伏第一天

5 天前 来自 可以清心也 发布@ 书友杂谈

入伏啦!阳气最盛时,给身体 “加把火”
亲爱的,早安~ 今天正式迈入初伏,一年中阳气最旺的 40 天来啦!
三伏天就像大地的 “桑拿房”,此时艾灸、喝姜茶,
就像给身体的阳气 “添柴”,把寒湿连根拔起~
🌿 今日小行动:
喝杯生姜红枣茶(3 片姜 + 5 颗枣煮 10 分钟)
出门带把遮阳伞,别让空调风直吹后颈~
💬 入伏第一天,你准备怎么养生?将三伏调理记录在打卡上面
一个月后会感谢自己的坚持

食积

6 天前 来自 可以清心也 发布@ 书友杂谈

🚩主题:食积

✨症状:吃撑后,引起的肚子胀,不消化等

🥣食疗:山楂、麦芽、神曲、莱菔子、鸡内金等

⭐中医治疗原则:
· 饮食积滞:消食导滞,和胃降逆
· 食积化热:清热导滞,通腑泻热
· 脾胃虚弱:健脾益气,消食导滞

欢迎大家收藏学习并转发给有需要的人。

3352

三伏灸

6 天前 来自 可以清心也 发布@ 书友杂谈

三伏灸是🀄医的一种传统疗法,在三伏天,我们通过艾灸特定的穴位, 利用自然界阳气最旺盛的时机, 相当于在好赚钱的时候多存点💰钱,其效果包括祛寒除湿、温通经络、  扶阳固本,预防冬季疾病等。

3350

(菖蒲)小趣事

6 天前 来自 小七 发布@ 书友杂谈

本帖最后由 小七 于 2025-7-21 07:46 编辑

      中国的端午节有门前“插青”的习俗。这青是指艾蒿和菖蒲,因其颜色青绿,故称为“插青”。
“插青”习俗,出自黃巢起义中的一段家喻户晓的故事。唐末黄巢起义,各藩镇封建地主四处逃窜。同时,大肆传谣,说起义军有“隔山妖剑”之术。群众闻讯,纷纷逃避。起义军经过宁化县境内时,见一妇女带着两个孩子慌乱逃跑,把年长的大孩子背在身上,而把年幼的小孩子用手牵着走,母子行走均显得吃力难行。黄巢即上前询问,那妇女答:“大的孩子是嫂嫂所生,而哥嫂已病故,不能再生孩子,故需用心爱护;小的是我亲生,若遇危难,我宁可丢弃亲生儿,背着嫂嫂的孩子跑,以保其命。”黄巢听罢,甚为感动,特授一法给该妇:赶快带子侄返家,不必逃避;若有军队骚扰,可在门楣插上艾蒿和菖蒲,定可保安全。该妇听其言,带子侄返家后,即在自家门前插上了艾蒿和菖蒲。士兵们经过此地时,见青而过,概不干扰。这天恰好是端午,远近群众纷纷仿效,确保了家庭安全。为了纪念此事,每于端午节插此以作纪念,或有贴上对联云:“菖蒲驱恶迎吉庆,艾叶避邪保平安。”

八种出汗异常针方

7 天前 来自 可以清心也 发布@ 书友杂谈

八种出汗异常针方

一、伤寒无汗,寒郁肌表:补合谷+泻复溜+疏至阳

二、伤寒汗出,风泄腠理:泻合谷+补复溜+补至阳

三、自汗,卫阳不固:灸足三里+灸气海、关元

四、盗汗,阴虚津亏:泻阴郄+补复溜

五、潮热汗出、心肾阴虚胃火旺:补太溪+泻劳宫+泻内庭

六、心窝出汗,心热甚:泻劳宫+补太溪

七、用餐额头出汗,胃热上蒸:泻内庭

八、手心足心汗,阴虚火旺:泻劳宫+然谷先泻后补。

关于我们|手机版|版权申明|日志|打卡|AI提问|海报|红枣书友会 ( 粤ICP备16096997号 )

官网:hz.wzy.com.cn,GMT+8, 2025-7-25 09:39

红枣书友会:一个中医爱好者社群,在这里,我们一起学中医,我们倡导家庭中医

我们的理念:每个人,都是自己的中医,都是家人的中医!小病小痛,在家搞定!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