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智能润色扩写
- 共享声明: 提交问题生成答案后将共享到平台,其他用户可看到您的提问,开通VIP会员可关闭共享;
- 免责声明: 本平台旨在开源共享精神,请勿发布敏感信息,任何违法信息我们将移交公安机关;
关于艾灸
前天 22:25 来自 可以清心也 发布@ 书友杂谈
艾灸的方法主要有四种,直接灸,悬灸,艾灸器温和灸,隔物灸。这几种艾灸的方法原理相同,都是用点燃的艾绒熏灸人体腧穴,从而达到治病养生的作用。
直接灸的方法是用艾绒捏成的圆锥体,也叫艾炷,直接放于身体穴位和痛处点燃施灸的方法。古代以艾炷灸最盛行。一般艾柱可分为大、中、小三种类型。大者如蚕豆大小,中者为黄豆大小,小者为麦粒大小,皆为上尖下大的圆锥体,便于平放和点燃。直接灸有时会产生化脓甚至结痂,古代称为“瘢痕灸”。“若要身体安,三里长不干”说的就是瘢痕灸的作用。通常都要灸到化脓才说明是病邪排出了体外。这种方法由于现代人很难接受,所以应用的不多了,大多用温和灸代替了。
悬灸使用的工具是艾条。艾条也是用艾绒卷起来的,成圆柱的长条状。是将点燃的艾条悬于施灸部位之上的一种灸法。一般艾火距皮肤约3厘米,灸5—10分钟,可使皮肤有温热感而不至于烧伤皮肤,以红晕为度。操作方法,分为温和灸、回旋灸、雀啄灸三种方法。
艾灸器又叫温灸器,也是一种温灸疗法。艾灸器是现代人通过对艾灸的研究,结合现代科技研发的更适合现代人养生保健的艾灸器具。它的优点是可以固定在身上更方便,不用刮灰更节省耗材,更加温
直接灸的方法是用艾绒捏成的圆锥体,也叫艾炷,直接放于身体穴位和痛处点燃施灸的方法。古代以艾炷灸最盛行。一般艾柱可分为大、中、小三种类型。大者如蚕豆大小,中者为黄豆大小,小者为麦粒大小,皆为上尖下大的圆锥体,便于平放和点燃。直接灸有时会产生化脓甚至结痂,古代称为“瘢痕灸”。“若要身体安,三里长不干”说的就是瘢痕灸的作用。通常都要灸到化脓才说明是病邪排出了体外。这种方法由于现代人很难接受,所以应用的不多了,大多用温和灸代替了。
悬灸使用的工具是艾条。艾条也是用艾绒卷起来的,成圆柱的长条状。是将点燃的艾条悬于施灸部位之上的一种灸法。一般艾火距皮肤约3厘米,灸5—10分钟,可使皮肤有温热感而不至于烧伤皮肤,以红晕为度。操作方法,分为温和灸、回旋灸、雀啄灸三种方法。
艾灸器又叫温灸器,也是一种温灸疗法。艾灸器是现代人通过对艾灸的研究,结合现代科技研发的更适合现代人养生保健的艾灸器具。它的优点是可以固定在身上更方便,不用刮灰更节省耗材,更加温
(白芝)小趣事
前天 16:31 来自 小七 发布@ 书友杂谈
本帖最后由 小七 于 2025-8-29 06:15 编辑
在民间传说《白蛇传》中,“盗仙草”的故事一直广为流传。
传说故事的主人公白素贞是苦修千年得以人形的白蛇。与其妹青蛇邂逅书生许仙于断桥,萌生恋情,青蛇从中传情达意,白蛇与许仙终成眷属。适逢端午节,白素贞不慎喝下克制蛇虫的雄黄酒,现出原形,许仙恐惧至极,猝死。为了救活相公,白蛇与青蛇大战护山仙童以求仙草。许仙服用千年灵芝后得以生还。
白芝又名玉芝。味辛,性平,无毒,主治咳逆上气,益肺气,通利口鼻,强志意,安魄。《抱朴子》中描述白芝如“截肪”,这种真菌菌肉质白,如马蹄状,大者可数斤,生于松树和其他针叶树上。
在民间传说《白蛇传》中,“盗仙草”的故事一直广为流传。
传说故事的主人公白素贞是苦修千年得以人形的白蛇。与其妹青蛇邂逅书生许仙于断桥,萌生恋情,青蛇从中传情达意,白蛇与许仙终成眷属。适逢端午节,白素贞不慎喝下克制蛇虫的雄黄酒,现出原形,许仙恐惧至极,猝死。为了救活相公,白蛇与青蛇大战护山仙童以求仙草。许仙服用千年灵芝后得以生还。
白芝又名玉芝。味辛,性平,无毒,主治咳逆上气,益肺气,通利口鼻,强志意,安魄。《抱朴子》中描述白芝如“截肪”,这种真菌菌肉质白,如马蹄状,大者可数斤,生于松树和其他针叶树上。
24灸
4 天前 来自 可以清心也 发布@ 书友杂谈
一灸关元元气生,
二灸命门火自生,
三灸足三里胃安,
四灸神阙固根本,
五灸大椎阳气升,
六灸中脘化食积,
七灸风池解头痛,
八灸肩髃通肩凝,
九灸曲池散风热,
十灸环跳利腰腿,
十一灸阳陵泉舒筋,
十二灸三阴交滋阴,
十三灸涌泉补肾,
十四灸太溪润水脏,
十五灸血海活血,
十六灸合谷止痛,
十七灸内关安神,
十八灸外关驱寒,
十九灸风门防外邪,
二十灸肺俞止咳喘,
二十一灸心俞养心,
二十二灸肝俞解郁,
二十三灸脾俞强运化,
二十四灸肾俞藏精元。
3730
二灸命门火自生,
三灸足三里胃安,
四灸神阙固根本,
五灸大椎阳气升,
六灸中脘化食积,
七灸风池解头痛,
八灸肩髃通肩凝,
九灸曲池散风热,
十灸环跳利腰腿,
十一灸阳陵泉舒筋,
十二灸三阴交滋阴,
十三灸涌泉补肾,
十四灸太溪润水脏,
十五灸血海活血,
十六灸合谷止痛,
十七灸内关安神,
十八灸外关驱寒,
十九灸风门防外邪,
二十灸肺俞止咳喘,
二十一灸心俞养心,
二十二灸肝俞解郁,
二十三灸脾俞强运化,
二十四灸肾俞藏精元。
3730
耳尖放血:清热泄火,开窍醒神
4 天前 来自 可以清心也 发布@ 书友杂谈
中医老话说“耳者,宗脉之所聚也”,意思是耳朵就像一个密密麻麻的“经络枢纽站”,十二经脉的气血都会在这里交汇。而藏在耳廓最高点的耳尖穴,更是这个枢纽站里的清热高手。
作为经外奇穴,它自带清热泻火、开窍醒神的“天赋技能”,由此衍生的耳尖刺血疗法,从《灵枢》记载的古代急症救治,到如今办公室人群的亚健康调理,千年过去依然鲜活,称得上是中医外治里的“常青树”。
为何耳尖穴能有这么大的清热能力?从中医理论来看,耳尖对应的是肝经循行的区域。肝就像身体里的“疏导员”,负责调节气血流通,要是长期熬夜、情绪憋闷,肝气就容易像堵住的河道一样瘀滞,时间久了会憋出火。这团火往上蹿,头面部和皮肤就成了“重灾区”:眼皮上冒出麦粒肿,肿得像含了颗小石子;脸颊额头反复长痘痘,红肿还带着脓头;湿疹在胳膊上连片发红,痒得忍不住抓;甚至血压突然升高时的头晕头胀,或是夜里翻来覆去睡不着的烦躁,多半都和这股肝火有很大关系。
耳尖刺血就像给这团火开了个排气口,让热邪随着血液排出,气血通畅了,不适自然能快速缓解。
耳尖放血,只是中医刺血疗法的冰山一角。刺血疗法的核心是辨证选穴、因势利导。比如风热感冒嗓子痛,就
作为经外奇穴,它自带清热泻火、开窍醒神的“天赋技能”,由此衍生的耳尖刺血疗法,从《灵枢》记载的古代急症救治,到如今办公室人群的亚健康调理,千年过去依然鲜活,称得上是中医外治里的“常青树”。
为何耳尖穴能有这么大的清热能力?从中医理论来看,耳尖对应的是肝经循行的区域。肝就像身体里的“疏导员”,负责调节气血流通,要是长期熬夜、情绪憋闷,肝气就容易像堵住的河道一样瘀滞,时间久了会憋出火。这团火往上蹿,头面部和皮肤就成了“重灾区”:眼皮上冒出麦粒肿,肿得像含了颗小石子;脸颊额头反复长痘痘,红肿还带着脓头;湿疹在胳膊上连片发红,痒得忍不住抓;甚至血压突然升高时的头晕头胀,或是夜里翻来覆去睡不着的烦躁,多半都和这股肝火有很大关系。
耳尖刺血就像给这团火开了个排气口,让热邪随着血液排出,气血通畅了,不适自然能快速缓解。
耳尖放血,只是中医刺血疗法的冰山一角。刺血疗法的核心是辨证选穴、因势利导。比如风热感冒嗓子痛,就
祝由十三
6 天前 来自 亮3723 发布@ 书友杂谈
3720
“祝由”是中国古代传统医学文化的一部分,最早见于《黄帝内经·素问·移精变气论》:“古之治病,惟其移精变气,可祝由而已。”古代医学曾有“十三科”之分,祝由科为其中之一,主要通过符咒、祷告等形式结合心理疏导来缓解患者症状。从现代医学视角来看,祝由术的核心价值可能在于其包含的心理暗示、情绪调节等辅助治疗作用,但需明确的是,它并非科学意义上的医学疗法,不能替代现代医学的诊断与治疗。
一、祝由术的历史背景与文化内涵
祝由术起源于原始社会巫术文化,在古代医疗条件有限的背景下,人们认为疾病可能由“鬼神作祟”“邪气入侵”等原因引起,祝由师通过符咒、咒语、祭祀等仪式,试图沟通天地、驱邪消灾,以达到缓解患者心理恐惧、稳定情绪的目的。随着中医理论的发展,部分医家对祝由术进行了理性化阐释,如将“祝由”理解为“祝说病由”,即通过语言疏导让患者了解病情(如《灵枢·贼风》提到“先巫者,因知百病之胜,先知其病之所从生者,可祝而已也”),强调“心主神明”,认为情绪调和对疾病康复有重要作用。
二、现代医学视角下的理性看待
1. 心理暗示与情绪调
“祝由”是中国古代传统医学文化的一部分,最早见于《黄帝内经·素问·移精变气论》:“古之治病,惟其移精变气,可祝由而已。”古代医学曾有“十三科”之分,祝由科为其中之一,主要通过符咒、祷告等形式结合心理疏导来缓解患者症状。从现代医学视角来看,祝由术的核心价值可能在于其包含的心理暗示、情绪调节等辅助治疗作用,但需明确的是,它并非科学意义上的医学疗法,不能替代现代医学的诊断与治疗。
一、祝由术的历史背景与文化内涵
祝由术起源于原始社会巫术文化,在古代医疗条件有限的背景下,人们认为疾病可能由“鬼神作祟”“邪气入侵”等原因引起,祝由师通过符咒、咒语、祭祀等仪式,试图沟通天地、驱邪消灾,以达到缓解患者心理恐惧、稳定情绪的目的。随着中医理论的发展,部分医家对祝由术进行了理性化阐释,如将“祝由”理解为“祝说病由”,即通过语言疏导让患者了解病情(如《灵枢·贼风》提到“先巫者,因知百病之胜,先知其病之所从生者,可祝而已也”),强调“心主神明”,认为情绪调和对疾病康复有重要作用。
二、现代医学视角下的理性看待
1. 心理暗示与情绪调
天医治病
6 天前 来自 亮3723 发布@ 书友杂谈
在中医理论体系中,并无“天医治病”这一传统概念。中医治病的核心思想是“天人合一”“辨证论治”,强调人体自身的整体性以及与自然环境的统一性,通过望、闻、问、切四诊合参,分析疾病的病因、病位、病性及邪正关系,从而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包括中药、针灸、推拿、食疗等多种手段,其理论基础是阴阳五行、脏腑经络、气血津液等,注重调动人体自身的正气以驱邪,而非依赖所谓“天医”等超自然力量。
中医认为,疾病的发生发展是“正虚邪实”的结果,治疗的根本在于调整阴阳失衡,恢复脏腑功能,使气血调和。例如,外感病多因六淫(风、寒、暑、湿、燥、火)侵袭,治疗需根据病邪性质及人体反应,采用解表、清热、散寒等法;内伤病则多与七情(喜、怒、忧、思、悲、恐、惊)失调、饮食不节、劳逸失度相关,需通过疏肝、健脾、补肾等方式调理脏腑。
若您对中医理论或健康问题感兴趣,建议通过正规医学典籍(如《黄帝内经》《伤寒杂病论》等)或专业医疗机构、中医师进行学习和咨询,避免被非科学的概念误导。中医治病的精髓在于其严谨的辨证思维和丰富的临床经验,始终以客观的人体生理病理为依据,致力于为患者提供科学、安全、有效的医疗服务。
注:本内容由人
中医认为,疾病的发生发展是“正虚邪实”的结果,治疗的根本在于调整阴阳失衡,恢复脏腑功能,使气血调和。例如,外感病多因六淫(风、寒、暑、湿、燥、火)侵袭,治疗需根据病邪性质及人体反应,采用解表、清热、散寒等法;内伤病则多与七情(喜、怒、忧、思、悲、恐、惊)失调、饮食不节、劳逸失度相关,需通过疏肝、健脾、补肾等方式调理脏腑。
若您对中医理论或健康问题感兴趣,建议通过正规医学典籍(如《黄帝内经》《伤寒杂病论》等)或专业医疗机构、中医师进行学习和咨询,避免被非科学的概念误导。中医治病的精髓在于其严谨的辨证思维和丰富的临床经验,始终以客观的人体生理病理为依据,致力于为患者提供科学、安全、有效的医疗服务。
注:本内容由人
(黑芝)小趣事
6 天前 来自 小七 发布@ 书友杂谈
在中国数千年的历史长河中,关于灵芝的种种神奇传说源远流长。灵芝的神秘色彩、环绕它的扑朔迷离的光环,仅从其诸多的近乎玄秘的称谓即可略见一斑。上古时期称为“瑶草”,屈原的《九歌·山鬼》称为“三秀”,《尔雅》称为“瑞草”(明代李时珍也说:“古人皆以为瑞草”),《神农本草》称为“神芝”,秦始皇时代称为“还阳草”,东汉张衡的《西京赋》称为“灵草”,这些称谓均指灵芝。“灵芝”这一如今家喻户晓的称谓,在药学著作中始见于《滇南本草》,“灵芝”初见载籍则是三国大文学家曹植的《灵芝篇》,在明代“灵芝”这一称谓就已固定下来,《西游记》及《本草纲目》中都有据可考。
而作为灵芝一种的黑芝,又被称为玄芝。依采芝图记载,黑芝生山谷之阴,黑盖赤理,黑茎、味咸苦。因此被称为黑芝。
而作为灵芝一种的黑芝,又被称为玄芝。依采芝图记载,黑芝生山谷之阴,黑盖赤理,黑茎、味咸苦。因此被称为黑芝。
裤短袖长迎处暑 戒瓜吃白送立秋
7 天前 来自 可以清心也 发布@ 书友杂谈
⁉️处暑时节穿衣讲究“袖子可短,裤子宜长”,主要与以下因素有关:
气候特点
处暑后天气逐渐转凉,早晚温差增大。长裤能有效保暖腿部,避免寒邪入侵,减少因受凉引发的感冒、关节疼痛等问题。而短袖在白天气温较高时穿着舒适,符合“秋冻”原则,适度暴露上半身有助于增强身体对温度变化的适应能力。
中医养生理念
中医认为,腿部是人体阳气运行的重要通道,尤其是膝关节等部位较为脆弱。处暑后阴气渐盛,需保护腿部阳气,防止寒湿之气侵袭。长裤可起到屏障作用,维护腿部气血畅通。相比之下,上半身的阳气相对充足,短袖不会对整体健康造成明显影响。
传统习俗与经验
民间有“处暑不露膝”的说法,体现了古人对季节变化的观察和总结。长期的生活实践表明,保持腿部温暖有助于抵御秋季的凉意,减少疾病发生。这种习俗代代相传,成为处暑时节穿衣的重要参考。
总之,处暑穿衣需兼顾舒适与健康,通过合理的着装调整,帮助身体平稳过渡到秋季。
3713
气候特点
处暑后天气逐渐转凉,早晚温差增大。长裤能有效保暖腿部,避免寒邪入侵,减少因受凉引发的感冒、关节疼痛等问题。而短袖在白天气温较高时穿着舒适,符合“秋冻”原则,适度暴露上半身有助于增强身体对温度变化的适应能力。
中医养生理念
中医认为,腿部是人体阳气运行的重要通道,尤其是膝关节等部位较为脆弱。处暑后阴气渐盛,需保护腿部阳气,防止寒湿之气侵袭。长裤可起到屏障作用,维护腿部气血畅通。相比之下,上半身的阳气相对充足,短袖不会对整体健康造成明显影响。
传统习俗与经验
民间有“处暑不露膝”的说法,体现了古人对季节变化的观察和总结。长期的生活实践表明,保持腿部温暖有助于抵御秋季的凉意,减少疾病发生。这种习俗代代相传,成为处暑时节穿衣的重要参考。
总之,处暑穿衣需兼顾舒适与健康,通过合理的着装调整,帮助身体平稳过渡到秋季。
3713
十二正经(一)
2025-8-22 14:46 来自 可以清心也 发布@ 书友杂谈
足太阳经六十三,睛明攒竹曲差参,眉头直上眉冲位,五处承光接通天,络却玉枕天柱边,大杼风门引肺俞,厥阴心督膈肝胆,脾胃三焦肾俞次,气大关小膀中白,上髎次髎中后下,会阳须下尻旁取,还有附分在三行,魄户膏肓与神堂,噫嘻膈关魂门当,阳纲意舍及胃仓,肓门志室连胞肓,秩边承扶殷门穴,浮郄相临是委阳,委中在下合阳去,承筋承山相次长,飞扬跗阳达昆仑,仆参申脉过金门,京骨束骨近通谷,小趾外侧寻至阴。
足少阴肾二十七,涌泉然谷照海出,太溪水泉连大钟,复溜交信筑宾立,阴谷横骨趋大赫,气穴四满中注得,肓腧商曲石关蹲,阴都通谷幽门值,步廊神封出灵墟,神藏或中腧府毕。
心包九穴天池近,天泉曲泽郄门认,间使内关输大陵,劳宫中冲中指尽。
手少三焦所从经,二十三穴起关冲,液门中渚阳池历,外关支沟会宗逢,三阳络入四渎内,注于天井清冷中,消沥臑会肩髎穴,天髎天牖经翳风,瘛脉颅息角耳门,和髎上行丝竹空。
足少阳经瞳子髎,四十四穴行迢迢,听会客主颔厌集,悬颅悬厘曲鬓翘,率谷天冲浮白次,窍阴完骨本神至,阳白临泣开目窗,正营承灵脑空是,风池肩井渊液长,辄筋日月京门乡,带脉五枢维道续,居髎环跳市中渎,阳关阳陵
足少阴肾二十七,涌泉然谷照海出,太溪水泉连大钟,复溜交信筑宾立,阴谷横骨趋大赫,气穴四满中注得,肓腧商曲石关蹲,阴都通谷幽门值,步廊神封出灵墟,神藏或中腧府毕。
心包九穴天池近,天泉曲泽郄门认,间使内关输大陵,劳宫中冲中指尽。
手少三焦所从经,二十三穴起关冲,液门中渚阳池历,外关支沟会宗逢,三阳络入四渎内,注于天井清冷中,消沥臑会肩髎穴,天髎天牖经翳风,瘛脉颅息角耳门,和髎上行丝竹空。
足少阳经瞳子髎,四十四穴行迢迢,听会客主颔厌集,悬颅悬厘曲鬓翘,率谷天冲浮白次,窍阴完骨本神至,阳白临泣开目窗,正营承灵脑空是,风池肩井渊液长,辄筋日月京门乡,带脉五枢维道续,居髎环跳市中渎,阳关阳陵
十二正经(二)
2025-8-22 14:45 来自 可以清心也 发布@ 书友杂谈
《黄帝内经·灵枢·经脉》:“经脉者,所以能决死生,处百病,调虚实,不可不通。”
《扁鹊心书》:“学医不知经络,开口动手便错。”
《灵枢·经别》:“十二经脉者,人之所以生,病之所以成,人之所以治,病之所以起,学之所以始,工之所止也。粗之所易,上之所难。”
肺手太阴十一穴,中府云门天府列,侠白尺泽孔最存,列缺经渠太渊涉,鱼际直出大指端,内侧少商如韭叶。
手阳明穴起商阳,二间三间合谷藏,阳溪偏历温溜长,下廉上廉手三里,曲池肘髎五里近,臂臑肩髃巨骨当,天鼎扶突禾髎接,鼻旁五分号迎香。
四十五穴足阳明,承泣四白巨髎行,地仓大迎登颊车,下关头维接人迎,水突气舍缺盆下,气户库房屋翳中,膺窗乳中下乳根,不容承满下梁门,关门太乙滑肉门,天枢外陵大巨存,髀关伏兔阴市临,水道归来达气冲,梁丘犊鼻足三里,上巨虚连条口底,下巨虚上丰隆位,解溪冲阳陷谷中,内庭穴在次指外,历兑趾端甲角平。
二十一穴脾中州,隐白在足大趾头,大都太白公孙盛,商丘三阴交可求,漏谷地机阴陵泉,血海箕门冲门留,腹哀斜上连食窦,府舍腹结大横上,天溪乳旁开二寸,胸乡周荣大包留。
九穴午时手少阴,极泉
《扁鹊心书》:“学医不知经络,开口动手便错。”
《灵枢·经别》:“十二经脉者,人之所以生,病之所以成,人之所以治,病之所以起,学之所以始,工之所止也。粗之所易,上之所难。”
肺手太阴十一穴,中府云门天府列,侠白尺泽孔最存,列缺经渠太渊涉,鱼际直出大指端,内侧少商如韭叶。
手阳明穴起商阳,二间三间合谷藏,阳溪偏历温溜长,下廉上廉手三里,曲池肘髎五里近,臂臑肩髃巨骨当,天鼎扶突禾髎接,鼻旁五分号迎香。
四十五穴足阳明,承泣四白巨髎行,地仓大迎登颊车,下关头维接人迎,水突气舍缺盆下,气户库房屋翳中,膺窗乳中下乳根,不容承满下梁门,关门太乙滑肉门,天枢外陵大巨存,髀关伏兔阴市临,水道归来达气冲,梁丘犊鼻足三里,上巨虚连条口底,下巨虚上丰隆位,解溪冲阳陷谷中,内庭穴在次指外,历兑趾端甲角平。
二十一穴脾中州,隐白在足大趾头,大都太白公孙盛,商丘三阴交可求,漏谷地机阴陵泉,血海箕门冲门留,腹哀斜上连食窦,府舍腹结大横上,天溪乳旁开二寸,胸乡周荣大包留。
九穴午时手少阴,极泉
处暑将至
2025-8-22 08:58 来自 可以清心也 发布@ 书友杂谈
明天到处暑节气啦。
立秋是 “名义上的秋天”,处暑才是 “体感上的秋天起点”。
喝黄酒下面三个场景喝对了,身体更顺畅。
晨起:黄酒鸡蛋汤(加红枣 / 生姜):赶跑凉困,白天不昏沉,吃凉食也护胃;
晚餐:温杯红装小酒(配几颗话梅):解油腻还暖脾胃,避免吃多了腹胀;
睡前:温口红枣黄酒(不加料): “心肾慢慢对上频”,凉气不钻被窝,睡得更沉。"
立秋是 “名义上的秋天”,处暑才是 “体感上的秋天起点”。
喝黄酒下面三个场景喝对了,身体更顺畅。
晨起:黄酒鸡蛋汤(加红枣 / 生姜):赶跑凉困,白天不昏沉,吃凉食也护胃;
晚餐:温杯红装小酒(配几颗话梅):解油腻还暖脾胃,避免吃多了腹胀;
睡前:温口红枣黄酒(不加料): “心肾慢慢对上频”,凉气不钻被窝,睡得更沉。"
肘后歌
2025-8-21 15:45 来自 可以清心也 发布@ 书友杂谈
《肘后歌》是明代高武所著《针灸聚英》收录的针灸治疗歌赋,共102句七言诗,旨在通过韵文形式总结临床针灸取穴经验便于记诵应用。该歌赋选取33个腧穴,针对头面、腰腿、伤寒等35种病症提出诊疗方案,强调循经取穴原则及五输穴、八会穴等特定穴位的运用。
其内容包含"腰背若患挛急风,曲池一寸五分攻"等具体操作规范,记载了针刺深浅与病症结合的技法,部分病例主张配合中药治疗。
作为针灸歌诀文献,其以病症描述、取穴指导、疗效验证的三段式结构,系统反映了古代针灸学注重经验传承的特点。
头面之疾针至阴,腿脚有疾风府寻。
心胸有病少府泻,脐腹有病曲泉针。
肩背诸疾中渚下,腰膝强痛交信凭,
胁肋腿痛后溪妙,股膝肿起泻太冲。
阴核发来如升大,百会妙穴真可骇。
顶心头痛眼不开,涌泉下针定安泰。
鹤膝肿劳难移步,尺泽能舒筋骨疼,
更有一穴曲池妙,根寻源流可调停;
其患若要便安愈,加以风府可用针,
更有手臂拘挛急,尺泽刺深去不仁。
腰背若患挛急风,曲池一寸五分攻。
五痔原因热血作,承山须下病无踪。
哮喘发来寝不得,丰隆刺入三分深。
狂言盗汗如见鬼,惺惺间使便下针。
骨寒髓冷
其内容包含"腰背若患挛急风,曲池一寸五分攻"等具体操作规范,记载了针刺深浅与病症结合的技法,部分病例主张配合中药治疗。
作为针灸歌诀文献,其以病症描述、取穴指导、疗效验证的三段式结构,系统反映了古代针灸学注重经验传承的特点。
头面之疾针至阴,腿脚有疾风府寻。
心胸有病少府泻,脐腹有病曲泉针。
肩背诸疾中渚下,腰膝强痛交信凭,
胁肋腿痛后溪妙,股膝肿起泻太冲。
阴核发来如升大,百会妙穴真可骇。
顶心头痛眼不开,涌泉下针定安泰。
鹤膝肿劳难移步,尺泽能舒筋骨疼,
更有一穴曲池妙,根寻源流可调停;
其患若要便安愈,加以风府可用针,
更有手臂拘挛急,尺泽刺深去不仁。
腰背若患挛急风,曲池一寸五分攻。
五痔原因热血作,承山须下病无踪。
哮喘发来寝不得,丰隆刺入三分深。
狂言盗汗如见鬼,惺惺间使便下针。
骨寒髓冷
甲状腺结节艾灸
2025-8-21 10:46 来自 森林里的精灵 发布@ 书友杂谈
甲状腺结节属中医学“瘿病”范畴,多因情志不畅、饮食不节、劳逸失调等导致气滞、痰凝、血瘀结于颈前而成。艾灸作为中医外治疗法,通过温热刺激穴位,可起到温通经络、行气活血、化痰散结之效,适用于虚寒或气滞痰凝血瘀证型的结节调理。以下从中医理论、艾灸原理、操作方法及注意事项展开分析:
一、中医对甲状腺结节的核心病机认识
1. 病位与脏腑关联
颈前为任脉、督脉及手足少阳经循行之处,与肝、脾、肾关系密切。肝主疏泄,若情志抑郁(如长期焦虑、易怒),肝失疏泄则气机阻滞,津液输布失常聚而为痰;脾主运化,饮食不节或脾虚失运,水湿内停成痰,痰气交阻于颈前发为瘿肿;肾为先天之本,肾阳不足则寒凝血瘀,痰瘀互结加重结节。
2. 核心病机:气滞、痰凝、血瘀
初期多为气机郁滞(肝郁气滞),久则痰浊内生(脾虚生痰),久病入络致血瘀,三者互为因果,形成“气郁→痰凝→血瘀→结节”的病理链条。临床以“本虚标实”为特点,标实可见痰瘀互结,本虚多为脾肾阳虚或肝阴不足。
二、艾灸治疗甲状腺结节的中医原理
艾灸通过艾叶燃烧产生的温热药效,作用于穴位及局部病灶,实现三重作用:
1. 温通气血,疏肝解
一、中医对甲状腺结节的核心病机认识
1. 病位与脏腑关联
颈前为任脉、督脉及手足少阳经循行之处,与肝、脾、肾关系密切。肝主疏泄,若情志抑郁(如长期焦虑、易怒),肝失疏泄则气机阻滞,津液输布失常聚而为痰;脾主运化,饮食不节或脾虚失运,水湿内停成痰,痰气交阻于颈前发为瘿肿;肾为先天之本,肾阳不足则寒凝血瘀,痰瘀互结加重结节。
2. 核心病机:气滞、痰凝、血瘀
初期多为气机郁滞(肝郁气滞),久则痰浊内生(脾虚生痰),久病入络致血瘀,三者互为因果,形成“气郁→痰凝→血瘀→结节”的病理链条。临床以“本虚标实”为特点,标实可见痰瘀互结,本虚多为脾肾阳虚或肝阴不足。
二、艾灸治疗甲状腺结节的中医原理
艾灸通过艾叶燃烧产生的温热药效,作用于穴位及局部病灶,实现三重作用:
1. 温通气血,疏肝解
预防秋燥
2025-8-21 08:54 来自 可以清心也 发布@ 书友杂谈
皮肤干、喉咙痒?
立秋后秋燥冒头,两道家常快煮方安排上:
①山药玉米排骨汤:排骨焯水,加山药、玉米、姜片炖 40 分钟,加盐就成;
②川贝雪梨银耳羹:银耳泡软 + 雪梨煮 30 分钟,最后放川贝粉、冰糖,润喉刚好。
3687
立秋后秋燥冒头,两道家常快煮方安排上:
①山药玉米排骨汤:排骨焯水,加山药、玉米、姜片炖 40 分钟,加盐就成;
②川贝雪梨银耳羹:银耳泡软 + 雪梨煮 30 分钟,最后放川贝粉、冰糖,润喉刚好。
3687
利肺
2025-8-21 07:23 来自 伊基塔 发布@ 书友杂谈
中医“利肺”理论与实践探析
一、肺的生理功能与“利肺”的核心意义
中医理论中,肺为“华盖”,居上焦,主气司呼吸,外合皮毛,开窍于鼻,与大肠相表里,具有“宣发肃降”“通调水道”“朝百脉”三大核心功能。“利肺”并非单一的“补肺”,而是通过调理肺的宣降、润燥、虚实,恢复其正常生理功能,涵盖宣肺、降肺、润肺、清肺、补肺五大方向,旨在使肺气调畅、津液输布正常、痰浊瘀阻得除,最终达到“肺气清灵、呼吸匀和”的状态。
二、常见肺系失衡证型与“利肺”原则
肺的病理变化多因外感六淫(风、寒、暑、湿、燥、火)、内伤七情(忧思过度)、劳逸失度或他脏累及(如脾虚生痰犯肺、肾虚水泛射肺)所致,常见证型及对应“利肺”原则如下:
1. 肺气亏虚证
- 病机:肺气不足,宣降无力,多由久咳耗气、禀赋不足或过度劳累所致。
- 主症:气短乏力,动则尤甚,咳痰清稀,面色淡白,自汗畏风,舌淡苔白,脉弱。
- 利肺原则:补肺益气,佐以化痰。
- 常用方药:
- 基础方:补肺汤(黄芪、党参、熟地、五味子、紫菀、桑白皮),黄芪、党参益气固表,熟地滋肾润肺,五味子敛肺止咳,紫菀
一、肺的生理功能与“利肺”的核心意义
中医理论中,肺为“华盖”,居上焦,主气司呼吸,外合皮毛,开窍于鼻,与大肠相表里,具有“宣发肃降”“通调水道”“朝百脉”三大核心功能。“利肺”并非单一的“补肺”,而是通过调理肺的宣降、润燥、虚实,恢复其正常生理功能,涵盖宣肺、降肺、润肺、清肺、补肺五大方向,旨在使肺气调畅、津液输布正常、痰浊瘀阻得除,最终达到“肺气清灵、呼吸匀和”的状态。
二、常见肺系失衡证型与“利肺”原则
肺的病理变化多因外感六淫(风、寒、暑、湿、燥、火)、内伤七情(忧思过度)、劳逸失度或他脏累及(如脾虚生痰犯肺、肾虚水泛射肺)所致,常见证型及对应“利肺”原则如下:
1. 肺气亏虚证
- 病机:肺气不足,宣降无力,多由久咳耗气、禀赋不足或过度劳累所致。
- 主症:气短乏力,动则尤甚,咳痰清稀,面色淡白,自汗畏风,舌淡苔白,脉弱。
- 利肺原则:补肺益气,佐以化痰。
- 常用方药:
- 基础方:补肺汤(黄芪、党参、熟地、五味子、紫菀、桑白皮),黄芪、党参益气固表,熟地滋肾润肺,五味子敛肺止咳,紫菀
(赤芝)小趣事
2025-8-20 16:07 来自 小七 发布@ 书友杂谈
灵芝在医书中被分为赤、黑、青、紫、白、黄六种,每种有其不同的功效,但同样都被称为仙草。
灵芝的来历最早见于《山海经》:炎帝有一个小女儿,名叫瑶姬,长得是聪明伶俐,貌美如花,炎帝将其视为掌上明珠。然而这位美丽的姑娘却没有美好的归宿,瑶姬刚到出嫁之年就意外天折。传说这位满怀热情的少女将精气飘荡到“姑瑶之山,化为瑶草”。有趣的是,谁要吃了这“瑶草”,谁就能和自己思念的人在梦中相会。
据晋人习凿齿《襄阳著旧传》和唐人余知古《渚宫旧事》中记载,后来,玉帝哀怜瑶姬的早逝,封她为巫山云雨之神。这位女神美丽婀娜、变幻莫测,每天清晨化作一片朝云,自由轻闲地徜徉在群峰之间。到了黄昏,又化作一阵暮雨,将她的一腔幽怨倾泻在千里长江之中。她的精魂散则为气,聚则为物。据《渚宫旧事》中说:“精魂为草,实乃灵芝。”后来,人们便把瑶姬谐音为灵芝。也因为灵芝有这么一段神奇的故事而被人们称为仙草。
灵芝的来历最早见于《山海经》:炎帝有一个小女儿,名叫瑶姬,长得是聪明伶俐,貌美如花,炎帝将其视为掌上明珠。然而这位美丽的姑娘却没有美好的归宿,瑶姬刚到出嫁之年就意外天折。传说这位满怀热情的少女将精气飘荡到“姑瑶之山,化为瑶草”。有趣的是,谁要吃了这“瑶草”,谁就能和自己思念的人在梦中相会。
据晋人习凿齿《襄阳著旧传》和唐人余知古《渚宫旧事》中记载,后来,玉帝哀怜瑶姬的早逝,封她为巫山云雨之神。这位女神美丽婀娜、变幻莫测,每天清晨化作一片朝云,自由轻闲地徜徉在群峰之间。到了黄昏,又化作一阵暮雨,将她的一腔幽怨倾泻在千里长江之中。她的精魂散则为气,聚则为物。据《渚宫旧事》中说:“精魂为草,实乃灵芝。”后来,人们便把瑶姬谐音为灵芝。也因为灵芝有这么一段神奇的故事而被人们称为仙草。
老年痴呆
2025-8-20 15:22 来自 圆境远方 发布@ 书友杂谈
老年痴呆(中医“呆病”)的中医辨证论治与调护
老年痴呆,属中医“呆病”“健忘”“文痴”等范畴,以记忆力减退、认知功能障碍、行为异常为主要表现,多见于老年人。中医认为其病位在脑,与心、肝、脾、肾等脏腑功能失调密切相关,核心病机为“髓减脑消、神机失用”,病性属本虚标实,本虚为气血不足、肾精亏虚,标实为痰浊、瘀血、气滞等阻滞脑窍。
一、病因病机分析
1. 肾精亏虚,髓海不足
肾主骨生髓,脑为髓海。《灵枢·海论》曰:“脑为髓之海,其输上在于其盖,下在风府……髓海不足,则脑转耳鸣,胫酸眩冒,目无所见,懈怠安卧。”老年人肾精渐衰,或久病耗伤,致髓海空虚,脑失所养,神机失用,发为呆病。
2. 气血不足,心脾两虚
心主神明,脾主运化,气血生化之源。若思虑过度、饮食不节,或久病失养,致心脾两虚,气血不足,脑窍失养,心神失摄,出现健忘、神疲、反应迟钝等症。《景岳全书·杂证谟》云:“健忘由思虑过度者,宜归脾汤;由精血虚耗者,宜人参养营汤。”
3. 痰浊蒙窍,神机被扰
脾失健运,水湿内停,聚湿生痰;或肝郁化火,灼津为痰。痰浊上蒙脑窍,阻滞气机,脑
老年痴呆,属中医“呆病”“健忘”“文痴”等范畴,以记忆力减退、认知功能障碍、行为异常为主要表现,多见于老年人。中医认为其病位在脑,与心、肝、脾、肾等脏腑功能失调密切相关,核心病机为“髓减脑消、神机失用”,病性属本虚标实,本虚为气血不足、肾精亏虚,标实为痰浊、瘀血、气滞等阻滞脑窍。
一、病因病机分析
1. 肾精亏虚,髓海不足
肾主骨生髓,脑为髓海。《灵枢·海论》曰:“脑为髓之海,其输上在于其盖,下在风府……髓海不足,则脑转耳鸣,胫酸眩冒,目无所见,懈怠安卧。”老年人肾精渐衰,或久病耗伤,致髓海空虚,脑失所养,神机失用,发为呆病。
2. 气血不足,心脾两虚
心主神明,脾主运化,气血生化之源。若思虑过度、饮食不节,或久病失养,致心脾两虚,气血不足,脑窍失养,心神失摄,出现健忘、神疲、反应迟钝等症。《景岳全书·杂证谟》云:“健忘由思虑过度者,宜归脾汤;由精血虚耗者,宜人参养营汤。”
3. 痰浊蒙窍,神机被扰
脾失健运,水湿内停,聚湿生痰;或肝郁化火,灼津为痰。痰浊上蒙脑窍,阻滞气机,脑
八总穴歌
2025-8-19 18:03 来自 可以清心也 发布@ 书友杂谈
肚腹三里留,
腰背委中求,
头项寻列缺,
面口合谷收,
心胸取内关,
小腹三阴谋,
坐骨刺环跳,
腿痛阳陵透。
穴位与主治关系
足三里(三里):调理脾胃,主治腹部疾患;
委中穴(委中):舒筋活络,针对腰背部疼痛;
列缺穴(列缺):通调任脉,缓解头项部不适;
合谷穴(合谷):清热解表,善治面部、口腔疾病;
内关穴(内关):宽胸理气,改善心胸病症;
三阴交(三阴):调和肝脾肾,主治小腹相关疾病;
环跳穴(环跳):疏通经络,用于坐骨神经痛;
阳陵泉(阳陵):舒筋止痛,治疗下肢疼痛。
3675
3676
3677
3678
3679
3680
3681
3682
腰背委中求,
头项寻列缺,
面口合谷收,
心胸取内关,
小腹三阴谋,
坐骨刺环跳,
腿痛阳陵透。
穴位与主治关系
足三里(三里):调理脾胃,主治腹部疾患;
委中穴(委中):舒筋活络,针对腰背部疼痛;
列缺穴(列缺):通调任脉,缓解头项部不适;
合谷穴(合谷):清热解表,善治面部、口腔疾病;
内关穴(内关):宽胸理气,改善心胸病症;
三阴交(三阴):调和肝脾肾,主治小腹相关疾病;
环跳穴(环跳):疏通经络,用于坐骨神经痛;
阳陵泉(阳陵):舒筋止痛,治疗下肢疼痛。
3675
3676
3677
3678
3679
3680
3681
3682
出伏啦
2025-8-19 11:05 来自 可以清心也 发布@ 书友杂谈
出伏到处暑这几天,天气最是 “拧巴”的时候——
暑气还没完全褪干净,凉风倒先冒了头,早上穿薄外套、中午又得脱,
老辈人说这是 “争秋夺暑”。天地间这股 “拉锯劲儿”,最容易让身体积下 “废水”,脾胃也跟着闹别扭。
推荐两个汤。
1豆腐空心菜汤:菜场顺道拎块老豆腐、一把空心菜就行。
豆腐切厚片煎得微黄,丢进沸水,再撒把洗净的空心菜煮软,加少许盐和香油,连汤带菜喝,夏天攒的湿浊像被 “刮” 走似的,清爽又不寡淡。
2素藕汤:
选节嫩藕,去皮切丝(不用切太细),丢进砂锅加足量清水,慢火煮 1 小时 —— 不用放任何调料,煮到藕丝软绵,汤里满是藕的清甜。喝一口暖乎乎的,脾胃像被轻轻揉顺,再也不怕忽冷忽热的天气折腾。
3666
3667
暑气还没完全褪干净,凉风倒先冒了头,早上穿薄外套、中午又得脱,
老辈人说这是 “争秋夺暑”。天地间这股 “拉锯劲儿”,最容易让身体积下 “废水”,脾胃也跟着闹别扭。
推荐两个汤。
1豆腐空心菜汤:菜场顺道拎块老豆腐、一把空心菜就行。
豆腐切厚片煎得微黄,丢进沸水,再撒把洗净的空心菜煮软,加少许盐和香油,连汤带菜喝,夏天攒的湿浊像被 “刮” 走似的,清爽又不寡淡。
2素藕汤:
选节嫩藕,去皮切丝(不用切太细),丢进砂锅加足量清水,慢火煮 1 小时 —— 不用放任何调料,煮到藕丝软绵,汤里满是藕的清甜。喝一口暖乎乎的,脾胃像被轻轻揉顺,再也不怕忽冷忽热的天气折腾。
3666
3667
高血压要吃药吗
2025-8-19 07:14 来自 道法自然1532 发布@ 书友杂谈
高血压要吃药吗——从中医视角谈高血压的综合调治
高血压是现代医学病名,以体循环动脉血压持续升高为主要特征,属中医“眩晕”“头痛”“肝阳”“中风”等范畴。在临床诊疗中,患者最常问的问题便是“高血压要不要吃药?”作为一名从医四十余载的中医,笔者认为此问题需结合患者体质、病情轻重、病程长短及生活方式等综合考量,不可一概而论。本文将从中医对高血压的认识、治疗原则及临床实践出发,探讨高血压的用药与调护之道。
一、中医对高血压的核心认识:本虚标实,动态演变
中医认为,高血压的发生发展与“风、火、痰、瘀、虚”密切相关,其病位在肝、肾、脾,病性多为本虚标实。本虚以肝肾阴虚、脾肾气虚为主,标实则为肝阳上亢、痰湿内阻、气滞血瘀。不同阶段的病机特点各不相同:
1. 早期:肝阳上亢,实证为主
多见于中青年患者,常因情志失调(如长期焦虑、易怒)、饮食不节(嗜食辛辣厚味、烟酒)或熬夜过劳,导致肝失疏泄,肝气郁结化火,进而引动肝阳上亢。症见头晕头胀、面红目赤、烦躁易怒、口苦失眠,舌红苔黄,脉弦数。此阶段邪气盛而正气未衰,属实证或虚实夹杂偏实。
2. 中期:阴虚阳亢,虚实夹杂
高血压是现代医学病名,以体循环动脉血压持续升高为主要特征,属中医“眩晕”“头痛”“肝阳”“中风”等范畴。在临床诊疗中,患者最常问的问题便是“高血压要不要吃药?”作为一名从医四十余载的中医,笔者认为此问题需结合患者体质、病情轻重、病程长短及生活方式等综合考量,不可一概而论。本文将从中医对高血压的认识、治疗原则及临床实践出发,探讨高血压的用药与调护之道。
一、中医对高血压的核心认识:本虚标实,动态演变
中医认为,高血压的发生发展与“风、火、痰、瘀、虚”密切相关,其病位在肝、肾、脾,病性多为本虚标实。本虚以肝肾阴虚、脾肾气虚为主,标实则为肝阳上亢、痰湿内阻、气滞血瘀。不同阶段的病机特点各不相同:
1. 早期:肝阳上亢,实证为主
多见于中青年患者,常因情志失调(如长期焦虑、易怒)、饮食不节(嗜食辛辣厚味、烟酒)或熬夜过劳,导致肝失疏泄,肝气郁结化火,进而引动肝阳上亢。症见头晕头胀、面红目赤、烦躁易怒、口苦失眠,舌红苔黄,脉弦数。此阶段邪气盛而正气未衰,属实证或虚实夹杂偏实。
2. 中期:阴虚阳亢,虚实夹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