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微信扫码登录

×

00:00:00

您有一张0.1元限时体验卡,马上领取获得VIP尊享特权。

口腔溃疡

2025-5-26 08:32 来自 联通手机号 发布@ 书友杂谈

患者,女,31岁,农民,患口腔溃疡半月余,经口服西药一周,进食困难,疼痛未减,用生蒲黄涂抹溃疡面一日四次,2天后疼痛减轻且能进流食,4天后痊愈!!【诊断】:口腔溃疡【治疗经过】:中药:生蒲黄10g 。将医用棉签用水浸湿后,粘上生蒲黄,涂抹在口腔溃疡面上,咽下无不良反应,每日涂抹4次!!亦可以加服B族维生素!!  

面部刮痧

2025-5-25 15:15 来自 快乐很简单 发布@ 书友杂谈

面部刮痧的中医理论与实践

一、面部刮痧的理论基础

面部刮痧是一种传统的中医疗法,源于中医经络学说和气血理论。中医认为,面部是五脏六腑的外在表现,通过面部可以观察和调理内在脏腑的功能。面部刮痧通过特定的手法和工具,刺激面部经络和穴位,达到疏通经络、调和气血、美容养颜的效果。

1. 经络学说:中医认为,人体有十二条正经和奇经八脉,这些经络在面部有特定的循行路线。面部刮痧通过刺激这些经络,可以调节脏腑功能,促进气血运行。

2. 气血理论:气血是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基本物质。面部刮痧通过刺激面部穴位,可以促进气血的生成和运行,改善面部血液循环,增强面部肌肤的弹性和光泽。

3. 脏腑理论:面部不同区域对应不同的脏腑。例如,额头对应心,鼻部对应脾,颧骨对应肺,下巴对应肾。通过面部刮痧,可以针对性地调理相关脏腑的功能。

二、面部刮痧的操作方法

1. 准备工作:
   - 工具选择:常用的刮痧工具有牛角刮痧板、玉石刮痧板等。选择质地光滑、边缘圆润的工具,以避免损伤皮肤。
   - 介质选择:使用刮痧油或乳液作为介质,以减少摩擦,保护皮肤。

2. 操作步骤:
   - 清洁面部:用温水清洁

头颈部痛-针灸

2025-5-25 05:50 来自 Lee2020 发布@ 书友杂谈

特效主治 哑门风府痛
特效穴道 委中放血 穴位介绍 委中:在膝腘窝之正中。 孙培荣临床经验 【经验一】:曾经换此病者,在颈后哑门风府部位疼,须于委中紫脉放血,按照此法使用,奏效迅速。

头顶部痛-针灸

2025-5-25 05:48 来自 Lee2020 发布@ 书友杂谈

特效穴道 涌泉
穴位介绍 涌泉:在足掌陷中,屈足卷指宛宛中。
古人治疗经验
肘后歌:顶心头痛眼不开,涌泉下针足安泰,鹤膝肿劳难移步,尺泽能医筋骨疼。
玉龙歌:偏正头疼有两般,有无痰饮细推观,若然痰饮风池刺,倘无痰饮合谷安。

头枕部痛-针灸

2025-5-25 05:46 来自 Lee2020 发布@ 书友杂谈

头枕部痛,后头痛
特效穴道 束骨,阳辅,大椎,陶道,肝俞
穴位介绍
束骨:在足小趾外侧,本节后赤白内际陷中其穴在骨下。
阳辅:在足外踝上四寸,辅骨前。
大椎:在第一椎之上陷凹中。
陶道:在第一椎之下。
肝俞:在第九椎之下,去脊一寸五分。
病因病理分析
【分析一】:头疼有虚实之分,暂疼多为实邪,久痛则兼正虚。正头痛多是风热,偏头痛多事痰火。脑后疼痛有此病多属太阳经与督咏,突然发作疼痛,重若石压,头不能抬。

前额痛-针灸

2025-5-25 05:44 来自 Lee2020 发布@ 书友杂谈

前额痛,前头痛
特效穴道 中脘
穴位介绍 中脘:在脐上四寸。
病因病理分析
【分析一】:大成有云:此病多属阳明经,亦有痰饮,停滞胸膈,贼风串入脑户。偏正头风,发来连臂内疼,或手足沉冷,久而失治,惟恐变成瘫痪。
生理分析
头盖骨:生理学名词,保藏脑髓之骨也,以八枚扁平骨合成,各骨相接合甚坚,不能运动,其名有六:一曰前头骨,一枚,在前额,作蛤壳形,其一部即为眼窝;二曰后头骨,一枚,在头顶后面,亦作蛤壳形,底有一孔;三曰颅顶骨,一对,在头顶旁,略作四角形,两片相合而为头顶;四日颞颥骨,一对,在头盖下旁;五日蝴蝶骨、一枚,在头腔之前下部,形如蝴蝶、脑髓即位于其上;六日筛骨,一枚,在蝴蝶骨之前,作立方形,质粗松。脑,外有脑膜包之,分大脑、中脑、小脑、延髓等。

头痛-针灸

2025-5-25 05:42 来自 Lee2020 发布@ 书友杂谈

关元奇效,太冲,丘墟
穴位介绍
太冲:在足大趾次趾、趾缝间以上寸许。
丘墟:在足外踝下微前陷中,骨缝中。
关元:在脐下三寸。
病因病理分析
【分析一】:头痛异常病,经余医治者众,其原因不一,患者多自感脑中似有乱草一握,刺扎难忍,似麻非木而难以形容,晕眩疲惫,二目难展,精神不振,昏沉痢呆,经年累月不愈,此症与各种头痛不同。
【分析二】:难经日:头心之病,有厥痛,有真痛,何谓也,然手三阳脉,受风寒伏留而不去者,则名厥头痛。入连在脑者,名真头痛。其五脏气相干,名厥心痛:其痛甚,但在心,手足青者,即名真心痛。其真心痛者,旦发夕死,夕发旦死。
【分析三】:厥者逆也。真者无他杂也。手之三阳从手至头,风寒客于头,则雍逆而不流通,所以作痛,谓之厥头痛。厥头痛有六种,头痛而若肿起而烦心一也;头脉痛心悲善泣二也;真头痛重而痛三也;头痛意善忘按之不得四也;头先痛而腰脊应者五也,耳前后脉涌有热六也,灵枢言之详也。脑为髓海,风寒之气,入于泥丸宫,而连于脑,谓之真头痛。
【分析四】:古人谓:此痛或属内伤,或属外感,其外感头痛,多属三阳络,太阳头痛,在正中与项部,少阳头痛,多在两

每日一方剂

2025-5-24 17:07 来自 联通手机号 发布@ 书友杂谈

炒紫苏子30克、 麻黄30克、杏仁30克、 陈皮30克、桑白皮30克 、赤茯苓30克 、炙甘草15克

主治:肺感寒邪,咳嗽上气,朐膈烦满,项背拘急,声重久塞,头昏目眩,痰气不利,呀呷有声。

手上的高升点

2025-5-23 09:26 来自 陈2651 发布@ 书友杂谈

2514

圈子

2025-5-23 00:05 来自 Lee2020 发布@ 书友杂谈

融不进的圈子,不要硬去融。门当户对,等价交换。

抽动症的治疗

2025-5-22 16:05 来自 凡事喜乐 发布@ 书友杂谈

抽动症的中医治疗分析

一、概述
抽动症,又称抽动障碍,是一种以不自主、反复、快速、无目的的运动或发声为特征的神经精神疾病。中医认为,抽动症多与肝、心、脾、肾等脏腑功能失调有关,尤其是肝风内动、心脾两虚、肾精不足等病理机制。

二、病因病机
1. 肝风内动:肝主疏泄,肝气郁结或肝阳上亢,可导致肝风内动,表现为不自主的抽动。
2. 心脾两虚:心主神明,脾主运化,心脾两虚可导致气血不足,心神失养,出现抽动症状。
3. 肾精不足:肾主藏精,肾精不足可导致脑髓失养,出现抽动症状。

三、辨证论治
1. 肝风内动型
   - 症状:频繁眨眼、皱眉、耸肩、肢体抽动,情绪易激动,舌红苔黄,脉弦。
   - 治法:平肝熄风,清热安神。
   - 方药:天麻钩藤饮加减。常用药物:天麻、钩藤、石决明、菊花、黄芩、栀子、茯神、夜交藤等。

2. 心脾两虚型
   - 症状:抽动症状较轻,伴有面色苍白、食欲不振、乏力、心悸、失眠,舌淡苔白,脉细弱。
   - 治法:补益心脾,养血安神。
   - 方药:归脾汤加减。常用药物:党参、白术、茯苓、黄芪、当归、酸枣仁、远志、龙眼肉等。

3. 肾精不足型
   -

治疗高血压验方

2025-5-22 14:21 来自 陈2651 发布@ 书友杂谈

1、罗布麻,每天用3钱,开水冲,当茶饮,当月去根,效果佳。

2、将生花生米泡在陈醋中,7天后服用,每早空腹服10粒。

3、花生壳50~100克,水煎后当茶饮。

4、玉米须60克,杭菊花10克,水煎后当茶饮。

5、将鲜熟番茄1~2个,于每天早晨空腹蘸白糖吃,降压效果好。

6、黑芝麻、醋、蜂蜜各35克,充分混均,日服3次。

7、黑木耳6克,柿饼50克,冰糖少许,加水共煮烂,—日服。(此方解热润燥,治老年人高血压。)

8、每日早晚食葵花子—把,配服芹菜汁—杯,连服1个月,效果佳。

9、鸡冠花4朵,大红枣15个,熬水当茶饮,日服3~5次,—次—杯,16天可愈。

10、血压升高时,可用热姜水浸泡双脚15分钟左右,可降血压。

抽动症的治疗

2025-5-22 13:55 来自 凡事喜乐 发布@ 书友杂谈

抽动症的中医治疗分析

一、概述
抽动症(Tic Disorders)是一种以不自主、反复、快速、无目的的肌肉抽动或发声为特征的神经精神疾病。根据中医理论,抽动症多与肝、心、脾、肾等脏腑功能失调有关,尤其是肝风内动、心神不宁、脾虚湿盛、肾精不足等病理机制。

二、病因病机
1. 肝风内动:肝主疏泄,肝气郁结或肝阳上亢,易导致肝风内动,表现为不自主的肌肉抽动。
2. 心神不宁:心主神明,心神不宁则易出现情绪波动、注意力不集中等症状。
3. 脾虚湿盛:脾主运化,脾虚则湿盛,湿邪内阻,影响气血运行,导致肌肉不自主抽动。
4. 肾精不足:肾主藏精,肾精不足则脑髓失养,影响神经系统功能,导致抽动症状。

三、辨证论治
1. 肝风内动型
   - 症状:频繁眨眼、皱眉、耸肩、肢体抽动,情绪易激动,舌红苔黄,脉弦。
   - 治法:平肝熄风,清热安神。
   - 方药:天麻钩藤饮加减。常用药物:天麻、钩藤、石决明、栀子、黄芩、牛膝、杜仲、益母草、夜交藤、茯神。

2. 心神不宁型
   - 症状:注意力不集中,情绪波动大,易怒,失眠多梦,舌红苔薄,脉细数。
   - 治法:养心安神,清热除烦。
  

今日天气

2025-5-22 13:10 来自 联通手机号 发布@ 书友杂谈

昨天天气温度达37°,今日温度27°伴小雨,天气变化莫测。提醒大家关注天气,增加衣物

天气犹如过山车。

感冒推拿

2025-5-21 18:24 来自 ωHOPE 发布@ 书友杂谈

感冒推拿的中医分析与治疗建议

一、感冒的中医认识

感冒,中医称之为“伤风”或“外感”,是由于外邪侵袭人体所致。外邪主要包括风、寒、暑、湿、燥、火六淫,其中以风寒、风热最为常见。感冒的发病机制主要是外邪侵袭肺卫,导致肺气失宣,卫外功能失调,从而出现一系列症状。

二、感冒推拿的原理

推拿作为中医外治法之一,通过手法刺激体表特定穴位,调节经络气血,增强机体抗病能力,从而达到治疗感冒的目的。推拿治疗感冒的主要原理包括:

1. 疏通经络:通过推拿手法,疏通经络,调和气血,增强机体正气,抵御外邪。
2. 宣肺解表:通过刺激肺经、大肠经等穴位,宣发肺气,解表散寒或清热。
3. 调节免疫:推拿可以调节机体免疫功能,增强抵抗力,促进感冒的康复。

三、感冒推拿的常用手法与穴位

1. 开天门
   - 位置:从眉心至前发际正中线。
   - 手法:用拇指指腹从眉心向上推至发际,反复操作30-50次。
   - 作用:疏风解表,醒脑开窍。

2. 推坎宫
   - 位置:从眉心至眉梢。
   - 手法:用拇指指腹从眉心向两侧眉梢分推,反复操作30-50次。
   - 作用:疏风解表,清热明目。

五行功法之一-搓喉功法

2025-5-21 18:11 来自 小闵 发布@ 书友杂谈

《黄帝内经》当中总结到喉主天气,咽主地气。

咽喉它是我们肺脏在体外的一个全息反射区。搓喉功法,是调理肺脏的。

坚持操作搓喉功法,第一能抑制肺结节变大、恶变,第二是有部分的结节通过调理肺脏增加肺气,增加肺功能,能够把结节变小或者消失掉。第三对梅核气的调理有非常好的作用

2480

今天天气很热

2025-5-21 17:32 来自 联通手机号 发布@ 书友杂谈

大家要注意防暑降温。

反流性食管炎中医治疗

2025-5-20 22:22 来自 勤奋4474 发布@ 书友杂谈

反流性食管炎的中医治疗分析

反流性食管炎(GERD)是一种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主要表现为胃内容物反流至食管,引起烧心、胸痛、反酸等症状。现代医学认为其发病机制与食管下括约肌功能障碍、胃酸分泌过多、食管黏膜屏障受损等因素有关。中医则从整体观念出发,认为反流性食管炎与脾胃功能失调、肝气郁结、痰湿内阻等密切相关。以下从病因病机、辨证论治及常用方药等方面进行详细分析。

---

一、病因病机

1. 脾胃虚弱  
   脾胃为后天之本,主运化水谷。若脾胃虚弱,运化失职,则水湿内停,胃气上逆,导致反流。此类患者常伴有食欲不振、腹胀、乏力等症状。

2. 肝气郁结  
   肝主疏泄,若情志不畅,肝气郁结,横逆犯胃,则胃气上逆,引发反流。此类患者常伴有情绪波动、胸胁胀痛、嗳气等症状。

3. 痰湿内阻  
   饮食不节或外感湿邪,导致痰湿内生,阻滞中焦,胃气不降,反流至食管。此类患者常伴有口黏、恶心、舌苔厚腻等症状。

4. 胃阴不足  
   长期饮食辛辣或热病伤阴,导致胃阴不足,胃失濡润,胃气上逆。此类患者常伴有口干、便秘、舌红少苔等症状。

---

二、辨证论治

中医治疗反流性食管

脉诊:基础微观脉图

2025-5-20 09:14 来自 傅昱豪 发布@ 书友杂谈

2467

新人报道

2025-5-20 06:55 来自 联通手机号 发布@ 书友杂谈

大家好
第一次来到这个平台,请大家多多关照。
谢谢

关于我们|手机版|版权申明|日志|打卡|AI提问|小黑屋|红枣书友会 ( 粤ICP备16096997号 )

官网:hz.wzy.com.cn,GMT+8, 2025-7-14 22:44

红枣书友会:一个中医爱好者社群,在这里,我们一起学中医,我们倡导家庭中医

我们的理念:每个人,都是自己的中医,都是家人的中医!小病小痛,在家搞定!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