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微信扫码登录

×

00:00:00

您有一张0.1元限时体验卡,马上领取获得VIP尊享特权。

(菖蒲)小趣事

2025-7-19 09:12 来自 小七 发布@ 书友杂谈

本帖最后由 小七 于 2025-7-21 07:46 编辑

      中国的端午节有门前“插青”的习俗。这青是指艾蒿和菖蒲,因其颜色青绿,故称为“插青”。
“插青”习俗,出自黃巢起义中的一段家喻户晓的故事。唐末黄巢起义,各藩镇封建地主四处逃窜。同时,大肆传谣,说起义军有“隔山妖剑”之术。群众闻讯,纷纷逃避。起义军经过宁化县境内时,见一妇女带着两个孩子慌乱逃跑,把年长的大孩子背在身上,而把年幼的小孩子用手牵着走,母子行走均显得吃力难行。黄巢即上前询问,那妇女答:“大的孩子是嫂嫂所生,而哥嫂已病故,不能再生孩子,故需用心爱护;小的是我亲生,若遇危难,我宁可丢弃亲生儿,背着嫂嫂的孩子跑,以保其命。”黄巢听罢,甚为感动,特授一法给该妇:赶快带子侄返家,不必逃避;若有军队骚扰,可在门楣插上艾蒿和菖蒲,定可保安全。该妇听其言,带子侄返家后,即在自家门前插上了艾蒿和菖蒲。士兵们经过此地时,见青而过,概不干扰。这天恰好是端午,远近群众纷纷仿效,确保了家庭安全。为了纪念此事,每于端午节插此以作纪念,或有贴上对联云:“菖蒲驱恶迎吉庆,艾叶避邪保平安。”

八种出汗异常针方

2025-7-18 15:46 来自 可以清心也 发布@ 书友杂谈

八种出汗异常针方

一、伤寒无汗,寒郁肌表:补合谷+泻复溜+疏至阳

二、伤寒汗出,风泄腠理:泻合谷+补复溜+补至阳

三、自汗,卫阳不固:灸足三里+灸气海、关元

四、盗汗,阴虚津亏:泻阴郄+补复溜

五、潮热汗出、心肾阴虚胃火旺:补太溪+泻劳宫+泻内庭

六、心窝出汗,心热甚:泻劳宫+补太溪

七、用餐额头出汗,胃热上蒸:泻内庭

八、手心足心汗,阴虚火旺:泻劳宫+然谷先泻后补。

三伏天伏前灸

2025-7-18 08:54 来自 可以清心也 发布@ 书友杂谈

【三伏天伏前灸】
灸后总觉得累?3 招激活能量
亲爱的,早上好~ 有人说 “灸完更累了”?
别担心,这是身体在 “修复” 的正常反应!
❓ 问题:灸后乏力、想睡觉
👉 原因:气血在疏通经络时会消耗能量,就像打扫房间后会累一样
✅ 解决方案:
灸后立刻躺 10 分钟(别玩手机!让气血慢慢归位)
喝杯黄芪水(3 片黄芪煮 5 分钟,补气不燥)
当天别熬夜,22 点前睡,给身体 “充电时间”
💬 你有过这种情况吗?按方法试试,明天就能满血复活~
大家可以记录一下三伏的调理日记

带状疱疹

2025-7-17 16:16 来自 可以清心也 发布@ 书友杂谈

主题:带状疱疹

✨症状:带状疱疹病毒引起,沿神经分布的簇集性水疱和剧烈疼痛。

🥣食疗:绿豆汤

⭐中医治疗原则:
· 肝胆火盛:清热利湿,凉血解毒
· 脾虚湿盛:健脾和胃,化湿解毒
· 气滞血瘀:行气化瘀,解毒止痛

欢迎大家收藏学习并转发给有需要的人。

3342


硬性脂膜炎

2025-7-17 07:20 来自 叶俊模 发布@ 书友杂谈

硬性脂膜炎(中医辨证论治思路)


一、病名归属与中医认识  
硬性脂膜炎属西医脂膜炎范畴,以皮下脂肪层慢性炎症、纤维化、硬化为主要病理特征,临床表现为皮下硬性结节或斑块,伴疼痛、压痛,甚者影响肢体活动。根据其“皮下结块、质硬不移、疼痛拒按”的核心症状,中医多归属于“痰核”“瘀血流注”“痹证”“皮痹”等范畴。如《外科正宗》载“痰核者,痰结皮下,形如梅李,皮色不变,坚硬不痛”,与本病结节特征相似;《医宗金鉴》“流注……其毒发于肌肉筋骨之间,游走不定,随在可生”,亦与部分患者结节多发、游走特点相合。  


二、病因病机  
中医认为,本病病位在皮下脂膜,与脾、肝、肺关系密切,核心病机为“痰瘀互结、脉络阻滞”,病性属本虚标实,虚实夹杂。  

1. 外感寒湿,凝滞脉络  
寒为阴邪,易伤阳气;湿邪黏滞,阻遏气机。若长期处于寒冷潮湿环境,或冒雨涉水,寒湿之邪侵袭肌表,凝滞皮下脂膜,致气血运行不畅,“血得寒则凝,气得寒则滞”,寒湿与气血搏结,化为痰瘀,阻滞脉络,发为结节、硬块。  

2. 湿热蕴结,痰瘀内生  
饮食不节(过食辛辣、油腻、甜腻之品),或情志不畅、肝气犯脾,致脾失健运

一指禅

2025-7-16 17:54 来自 亿通健康专研疼 发布@ 书友杂谈

一指禅推拿疗法:中医外治之瑰宝


一、源流与传承  
一指禅推拿疗法是中医推拿体系中极具特色的内功推拿流派,其源可溯至唐宋,成形于明清,成熟于近代。据传早年与少林武术内功技法相融,后经医家提炼,去其技击之性,存其调病之功,逐步发展为以“一指代针”“以指代药”的中医外治疗法。清代《医宗金鉴·正骨心法要旨》中“推拿法”篇已有类似“指推经络”的记载,近代名医丁凤山(1843-1916)为一指禅推拿的集大成者,其弟子王松山、钱福卿等进一步规范手法体系,使该疗法成为中医推拿的重要分支,至今仍广泛应用于临床。


二、核心手法与操作规范  
一指禅推拿以“一指禅推法”为核心,其精髓在于“以意领气,以气发力,力透筋髓”,操作需遵循“沉肩、垂肘、悬腕、指实、掌虚”十字要诀,具体如下:  

1. 基本姿势与发力  
医者取站势或坐势,肩关节自然下沉(沉肩),肘部微屈下垂(垂肘),腕关节悬起不贴体(悬腕),以拇指端或拇指罗纹面为着力点(指实),其余四指自然屈曲、掌心空虚(掌虚)。发力时,通过肩关节带动上臂、前臂旋转,将气力聚于拇指,形成“滚、捻、推、按”的复合动作,频率多为每分钟120-160次

治愈足跟痛

2025-7-16 15:28 来自 可以清心也 发布@ 书友杂谈

治愈足跟痛
白术50克煎汤,浸泡足跟,每日两三次,每次20分钟。

十二募穴歌

2025-7-16 15:27 来自 可以清心也 发布@ 书友杂谈

十二募穴歌:

大肠天枢肺中府,小肠关元心巨阙,膀胱中极肾京门,肝募期门胆日月,胃幕中院脾章门,三焦募在石门穴,膻中气会何经募,心主包络阙阴也。

外用补肾固精方

2025-7-15 19:59 来自 小闵 发布@ 书友杂谈

外用补肾固精方

3329

3330

菖蒲

2025-7-12 16:33 来自 小七 发布@ 书友杂谈

菖蒲

3295

附子理中丸

2025-7-10 22:38 来自 雪3171 发布@ 书友杂谈

附子理中丸临床解析

一、方剂溯源与组成  
附子理中丸源于东汉《伤寒论》“理中丸”加附子而成,属温中散寒类经典方剂。其标准处方组成为:附子(制)、干姜、党参、白术(炒)、甘草(炙)(《中国药典》2020年版一部)。方中诸药配伍,共奏温中健脾之效,为脾胃虚寒证的主方。

二、性味归经与功效主治  
1. 性味归经  
- 附子(制):辛、甘,大热;有毒;归心、肾、脾经。  
- 干姜:辛,热;归脾、胃、心、肺经。  
- 党参:甘,平;归脾、肺经。  
- 白术(炒):甘、苦,温;归脾、胃经。  
- 甘草(炙):甘,平;归心、肺、脾、胃经。  

2. 核心功效  
温中健脾。主治中焦虚寒证,症见脘腹冷痛(喜温喜按)、呕吐泄泻(大便稀溏,完谷不化)、手足不温(四肢厥冷)、舌淡苔白、脉沉细或沉迟无力。

三、方解:君臣佐使,标本兼顾  
本方以“温中散寒”为君,“益气健脾”为臣,共奏温补脾胃之效,体现“寒者热之”“虚者补之”的治则。  

- 君药:附子(制)、干姜  
  附子辛热纯阳,走而不守,能温肾暖脾、散寒止痛,为“回阳救逆第

情志与病

2025-7-10 12:59 来自 美好生活 发布@ 书友杂谈

中医不会随便找个人结婚,道家更不会。你知道为什么吗? 因为中医讲情志不畅百病生,道家讲勉强则伤,顺势则安。 爱错人比你吃错药还要难搞,嫁错人只有亏本。你说找个爱我的就行吗? 不是的,当你不爱他的时候,你的心是不通的,气就堵,气堵久了,整个人就变的非常阴沉, 整个人就疲惫不堪,然后情绪起伏还特别大,你会开心吗?不开心,那么对于这样子的婚姻只有消耗,所以,中医的女人不会为了结婚而结婚, 道家的女人更不会违背天道去将就。道家讲,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一切都是顺其自然,勉强的只有亏损。所以真正的养生,从不将就,你找一个爱的人,喜欢的人,气也顺了,血也活了,人舒展了,所以,宁缺毋滥,从来都不是固执,而是顺其道而行。

3274

三伏天养生

2025-7-9 21:13 来自 可以清心也 发布@ 书友杂谈

🌙夜卧敛阳,宁心安神入梦乡​
三伏天后昼长夜短,阳气浮越于外,人体易感疲惫。
《黄帝内经》云:“阳气者,烦劳则张。” 夜晚需让阳气收敛归位,避免过度耗散。​
🛏 睡前准备:拉好窗帘,营造静谧环境,空调温度调至 26℃左右,注意盖好薄被护住腹部,以防寒邪入侵。​

🍵 助眠小方:温 100ml 黄酒,可加入两颗桂圆饮用。
黄酒性温,可温通经络,桂圆补益心脾
二者搭配,有助于缓解一天的暑气与疲劳,宁心安神,促进入睡。

有病不治,常得中医

2025-7-9 16:56 来自 美好生活 发布@ 书友杂谈

“有病不治,常得中医”意思是有病时身体会发挥发烧咳嗽吐痰腹泻等排邪和鼓舞正气等功能以达到自愈或者不加重,这种功能相当于获得了一个中等水平的医生。但前提是要能判断自己的症状是排邪反应还是漏证,这还是需要系统学习中医才能做到。

3268

张宝旬:祝由小妙招

2025-7-7 09:23 来自 傅昱豪 发布@ 书友杂谈

如果您夏天经常感觉到乏力,可以用绿豆汤冲鸡蛋,阳气跑不了,疾病就会少。锅里放一把绿豆,清水煮熟。绿豆不要煮开花把豆子去掉。碗中敲入一个鸡蛋。拿绿豆汤冲鸡蛋,趁热喝,你就不会感觉到乏力了,以后就会少受些冤枉苦。

这个妙招比较适合现在使用,这个就是中医说的清暑益气汤。

五脏相表里

2025-7-6 13:29 来自 小七 发布@ 书友杂谈

五脏相表里

3224

自学倪海厦视频

2025-7-3 08:12 来自 刘开红 发布@ 书友杂谈

请问想学习倪海厦的视频,应该先学哪个

唐汉以前中医正统经方

2025-7-2 15:25 来自 终是弱水替沧海 发布@ 书友杂谈

感受到了6经人体循环系统

中医学习资源精华:值得收藏

2025-7-1 18:14 来自 傅昱豪 发布@ 书友杂谈

包括:视频+文档+测试+分会+论坛+工具

https://hz.wzy.com.cn/plugin.php?id=apoyl_ainav

3218




浅谈疾病的成因

2025-6-27 13:47 来自 美好生活 发布@ 书友杂谈

所有疾病形成的原因,首会是先从一个人的精神层面出现错误的认知开始的。

你的思想,就是一个强大的磁铁,吸引与其频率相同的事物,你处在生病的频率,就会生病,可悲的是,有些人至死都不明白这个理。

中医理论认为,一切病,皆为神病,然后是气病,再到血病,最后是形病。

疾病第一阶段先是从生命无形的部分,即从精神信息的层面开始出现问题的。第二阶段到气的阶段,能量格局和运行规律发生混乱,笫三个阶段到有形的疾病层面。

很多人的大病形成,其源头是某种很大的烦恼,很大的怨恨,或者很多他们无法解决的困惑。很多时候,他们不愿面对澄清解决。

为什么儒释道这么重视忏悔反省道歉呢?先觉察到自己错了,才知非即理的过程,心念一转,神气也就转了,生命列车的方向也就转了。

当一个人的身体有大病的时候,他的生命列车方向已经错了很久了,只是他并不自知罢了。

但要相信一个真理,信念随时有转变的机会,就看你想不想转变,你的信念一旦转变过来,神气也就跟着转,疾病就会好起来的,明白了道理,治病就是这么简单的事。

但是,现代人反倒是舍近求远,南辕北辙,只愿用重金到医院做手术,只愿求人找关系保

关于我们|手机版|版权申明|日志|打卡|AI提问|海报|小黑屋|红枣书友会 ( 粤ICP备16096997号 )

官网:hz.wzy.com.cn,GMT+8, 2025-8-30 06:55

红枣书友会:一个中医爱好者社群,在这里,我们一起学中医,我们倡导家庭中医

我们的理念:每个人,都是自己的中医,都是家人的中医!小病小痛,在家搞定!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