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微信扫码登录

×

00:00:00

您有一张0.1元限时体验卡,马上领取获得VIP尊享特权。

甲状腺结节艾灸

2025-08-21 10:46 来自 森林里的精灵 发布@ 书友杂谈

甲状腺结节属中医学“瘿病”范畴,多因情志不畅、饮食不节、劳逸失调等导致气滞、痰凝、血瘀结于颈前而成。艾灸作为中医外治疗法,通过温热刺激穴位,可起到温通经络、行气活血、化痰散结之效,适用于虚寒或气滞痰凝血瘀证型的结节调理。以下从中医理论、艾灸原理、操作方法及注意事项展开分析:


一、中医对甲状腺结节的核心病机认识
1. 病位与脏腑关联  
   颈前为任脉、督脉及手足少阳经循行之处,与肝、脾、肾关系密切。肝主疏泄,若情志抑郁(如长期焦虑、易怒),肝失疏泄则气机阻滞,津液输布失常聚而为痰;脾主运化,饮食不节或脾虚失运,水湿内停成痰,痰气交阻于颈前发为瘿肿;肾为先天之本,肾阳不足则寒凝血瘀,痰瘀互结加重结节。

2. 核心病机:气滞、痰凝、血瘀  
   初期多为气机郁滞(肝郁气滞),久则痰浊内生(脾虚生痰),久病入络致血瘀,三者互为因果,形成“气郁→痰凝→血瘀→结节”的病理链条。临床以“本虚标实”为特点,标实可见痰瘀互结,本虚多为脾肾阳虚或肝阴不足。


二、艾灸治疗甲状腺结节的中医原理
艾灸通过艾叶燃烧产生的温热药效,作用于穴位及局部病灶,实现三重作用:  
1. 温通气血,疏肝解

1970-01-01 08:00 来自 Invalid的网友 发布@

曲黎敏

2025-08-09 13:41 来自 GuangSheng 发布@ 书友杂谈

曲黎敏教授是国内知名的中医文化学者,长期致力于中医经典的研究与普及工作,尤其在《黄帝内经》等中医理论的通俗化解读方面具有广泛影响。她的研究与传播工作,为中医文化的大众化传播搭建了桥梁,让更多普通民众得以接触和理解中医的核心思想,如“天人合一”“阴阳平衡”“整体观念”等,对提升公众健康素养、弘扬传统医学文化具有积极意义。

从中医专业角度而言,曲黎敏教授的贡献主要体现在中医理论的科普化表达上。她善于结合现代生活场景,将《黄帝内经》中抽象的养生智慧转化为易于理解的生活指导,例如对饮食、作息、情志调摄等方面的解读,贴近大众需求,一定程度上推动了中医“治未病”理念的普及。这种传播方式对于打破中医理论的神秘感、增进公众对传统医学的认知认同,具有不可忽视的价值。

需要注意的是,中医文化传播与临床诊疗实践分属不同范畴。曲黎敏教授的公开身份是文化学者,其工作核心在于中医理论的阐释与普及,而非临床医疗行为。中医临床强调“辨证论治”,需基于医师的专业资质、临床经验及对患者具体病情的望闻问切,因此公众在面对具体健康问题时,仍应优先咨询具备执业资质的专业中医师,避免将科普内容直接等同于个体化诊疗方案,以确保

1970-01-01 08:00 来自 Invalid的网友 发布@

面部按摩

2025-08-02 15:54 来自 慧敏7671 发布@ 书友杂谈

面部按摩的中医理论与实践探析


一、面部按摩的中医理论基础  
中医认为,面部是“诸阳之会”“气血之华”。《灵枢·邪气脏腑病形》言:“十二经脉,三百六十五络,其血气皆上于面而走空窍。”手足三阳经均上行于头面,如足阳明胃经“起于鼻,交頞中,下循鼻外,入上齿中”;手阳明大肠经“上挟鼻孔”;足少阳胆经“起于目锐眦,上抵头角”。同时,面部与脏腑通过经络紧密相连:“心主血脉,其华在面”“肺主皮毛”“脾主肌肉”“肝开窍于目”“肾藏精,精能化血濡养肌肤”。故面部的色泽、形态变化,实为脏腑功能、气血盛衰的外在反映。面部按摩通过手法作用于经络穴位,可疏通经气、调和气血、平衡脏腑,达到“由外调内,以内养外”的目的。


二、面部按摩的中医作用机理  
1. 行气活血,濡养肌肤  
   气血是肌肤濡养的根本。《难经》云:“气主煦之,血主濡之。”若气血亏虚或运行不畅,面部失于濡养,可见面色萎黄、皱纹丛生、肌肤干燥。按摩通过推、按、揉等手法,可促进面部气血运行,使局部络脉通畅,血行加速,津液输布如常,肌肤得以充养,从而面色红润、弹性增加。  

2. 疏通经络,调和脏腑  
   面部穴位是经络气血输

关于我们|手机版|版权申明|日志|打卡|AI提问|海报|小黑屋|红枣书友会 ( 粤ICP备16096997号 )

官网:hz.wzy.com.cn,GMT+8, 2025-8-30 06:55

红枣书友会:一个中医爱好者社群,在这里,我们一起学中医,我们倡导家庭中医

我们的理念:每个人,都是自己的中医,都是家人的中医!小病小痛,在家搞定!

返回顶部